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披頭士經典歌曲今晚上天 431年後抵達北極星

披頭士經典歌曲今晚上天 431年後抵達北極星
http://chinanews.sina.com 2008年02月03日 20:03 新浪娛樂
across the universe作者john lennon
新浪娛樂訊 就在今天晚上7點(美國東部時間),美國宇航局將執行了一項驚天動地的大任務──向外太空傳送披頭士(聽歌)樂隊的歌曲《Across the Universe》!來紀念這首歌曲誕生40周年以及美國宇航局建立50周年等一系列大事件!

雖說把歌曲發送到載人宇宙飛船來當作宇航員的鬧鐘鈴聲已經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這一回把音樂傳送到比繞軌道運行的飛船所到之處更遠的地方卻是史無前例的。這次任務更是首次用到平日里進行天文觀察和與行星探測器通話的太空跟蹤網天線。John lennon創作的《Across the Universe》將以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被傳送到遠離地球2,500,000,000,000,000,000,000,000英里之外的北極星。也許等到信號到達北極星的時候,這首歌曲早就不受版權保護了,外星朋友可以放心的錄制或是回放這首歌曲,完全不必擔心版權上的麻煩。

這個深具歷史意義的大任務是為了紀念一連串的大事件──2008年是美國宇航局建立50周年,第一顆美國人造衛星(Explorer 1)進入太空50周年,太空跟蹤網問世45周年……2月4日又恰巧是披頭士樂隊的歌曲《Across the Universe》誕生40周年。正因如此,2月4日被命名為“穿越蒼穹日”(Across The Universe Day)。美國宇航局紐約指揮部的Barry Geldzahler博士就此說道:“45年來,我一直是beatles樂隊的歌迷,多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啊。尤其《Across the Universe》還是我個人最心愛的一首歌曲。”

整個任務得到了前披頭士樂隊成員Paul McCartney(聽歌)和小野洋子(john lennon遺孀)的全力支持。Paul McCartney希望通過將歌曲發送到外太空把愛傳遞給外星朋友。小野洋子則表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以後我們就可以和數以億計的星球交流了。”

其實這並不是美國宇航局第一次採用披頭士樂隊的音樂。2005年11月,Paul McCartney在一次演唱會中演唱的歌曲《Good day sunshine》就曾被傳送到國際太空站。《Here Comes the Sun》、《Ticket to Ride》 和《A Hard Day's Night》也曾被宇航員當作鬧鐘鈴聲。

今天晚上7點,美國宇航局還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歌迷和廣播電台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紀念這一劃時代的偉大歷史時刻。(田藏月 編譯)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新聞出處。
The Beatles - Across The Universe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轉貼 張大哥提供 自律神經失調 別只治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 別只治失眠
【羅浚晅/板橋實健診所主任醫師】

張太太,43歲,家庭主婦。近三個月月事不規則、身體發燙、嚴重失眠,一上床就會胡思亂想、腦袋無法停止,整夜多夢,一早醒來腰痠背痛,到中午都還頭暈頭痛,「借」婆婆的安眠藥救急,情形沒有好轉。

劉小姐,25歲,銀行理專。近兩個月來,胸悶、心悸、喉嚨緊縮不適,更慘的是,整夜無法入睡,記憶力明顯衰退,近日萌生辭意,但一想到沉重的房貸、信貸,焦慮得坐立難安。

陳先生,33歲,科技新貴。近三周來,脾氣變得暴躁、缺乏耐心、太太就要臨盆,但夫妻倆口角爭吵日多。晚上睡眠片段,服用助眠藥雖有改善,但似乎越吃越重……。

上述三位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典型個案,合併有嚴重睡眠障礙,但是服用安眠藥後,效果卻不好。原因是,失眠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適應障礙等所誘發的神經失調,才是失眠真正主因。

這些患者一開始多以各式各樣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胸痛、心悸、頭痛、頭暈、耳鳴、手麻、盜汗、喉頭異物感呈現,之後失眠問題逐漸嚴重,開始尋求醫療協助,但往往只針對「失眠」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結果,藥越吃越亂,覺越睡越差。

仔細探究,張太太過去也有輕微淺眠的情形,自從兒子上大學住校後,失眠問題就變本加厲;劉小姐學生時代就容易緊張、自我要求高,而自從次級房貸風波、客戶賠錢抱怨後,身體不適就越來越多;陳先生本來是個新好男人,但長期超時工作下來,人變得缺乏耐心、暴躁易怒,焦慮、憂鬱情緒接踵而來。

臨床上,對於失眠個案的初診評估相當重要,倘若便宜行事,草草以「安眠藥」做症狀治療,往往不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質,更可能因此而過度依賴藥物。

上述三位個案藉由自律神經檢查,證實皆為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個案,進一步教導個案壓力處遇技巧、肌肉放鬆技巧、生活態度重塑比吃安眠藥更重要、更有效。少數個案已經長期服用安眠藥,對於換藥減藥相當恐懼,此時良好的醫病關係與充分的衛教說明更顯重要。

在正確的診斷下,服用溫和安全的藥物,搭配適度正向的生活調整,患者的睡眠改善了、笑容增加了、失眠治療本該如此。 (作者亦為台灣睡眠醫學會會員)

【2008-01-26/聯合報/E2版/健康】

醫生及病友請參考搜尋維基百科小腦萎縮 http://zh.wikipedia.org/

起立性低血壓:急速起立會出現暈眩。
睡眠時無呼吸:睡覺的時候呼吸停止。
出汗障礙

※上述是由於自律神經的神經細胞被破壞而發生的症狀。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轉貼 病友五三寄來的—便車 --- 這個太炫了!

便車

中國成都的一家醫院,要將一名病人移到另一棟大樓的病房,
為了方便,一些東西也搭上這個病人的『便車』了,
可憐的病人一副無奈模樣。
這個太炫了!
果然聽說在大陸生病一定拼死也要包機回台灣。

PS.按標題自動前往景陽崗打虎英雄武松的好格!

轉貼 運動可減緩老化!英研究:效果DNA上看得到

運動可減緩老化! 英研究:效果DNA上看得到
更新日期:“2008/02/01 16:21” 記者賴廷奇編譯

運動能夠降低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不過英國最新的研究發現,運動還能夠減緩老化,而且效果全部都可以在每一個細胞的DNA上看到,到底怎麼回事?

運動好處非常多,不但能夠讓身體健康,還可以讓老化的速度變慢,英國科學家甚至發現,運動的好處可以直接在DNA上看到。研究教授艾波斯:「細胞反映身體的老化,細胞老化和罹患疾病以及壽命,有絕對的關係。」

灰色條狀物是由DNA組成的染色體,白色點狀物叫做「端粒體」,「端粒體」越長,細胞就越年輕,科學家對2400個雙胞胎進行抽血調查,結果發現,每天有運動30分鐘的受訪者,端粒體明顯比沒有運動的還要長,有些細胞甚至年輕了10歲。

研究教授艾波斯:「這是第一個直接顯示老化的研究,非常令人興奮。」

這是第一次老化現象可以具體地量化,並且用顯微鏡觀察,科學家推測,運動可以減少發炎和壓力,這兩個因素都會減短細胞的壽命,專家表示,運動好處多多,沒有時間運動,絕對不是藉口。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報導出處。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長江七號


我不是周星馳粉絲……昨天到亞當排骨店逛,看到版主拍周星馳,今天下午和廣告老同事馬丁MSN時,才知道有長江七號這影片!

馬丁有客戶送的公關電影票三張,他約他女友和我去欣欣大眾,晚上七點我到樓下馬路對面等,本以為他會騎機車來,沒想到搭小黃來載我,不巧遇到四面八方都塞車,短短路程走了半個小時多,到場時已經開演十五分鐘左右。

摸黑找到第四排的位置,匆忙坐定後,用心看到劇終,
居然沒有睡著,感覺時間過特別快,全劇沒有出人意料之外的爆笑點,都是那麼順理成章,到點該笑就笑,該眼眶有淚,也不會錯過感人的處理,但覺得少了以往星爺的片子,總有讓人驚喜的無俚頭成份。

長江七號劇情平淡無奇,星爺試圖演繹溫馨父子情深,他飾演一名潦倒的父親,與兒子居住在家徒四壁的破落戶。窮困的他買不起玩具給兒子,但拾荒撿到一隻外星狗,他的小孩命名長江七號,在校園中發生一連串笑中帶淚的故事,大多是靠幽浮及外星狗等特技撐場面,想運用影像魅力販賣外星狗公仔,意圖十分明顯,個人主觀感覺全齣戲劇略顯單薄。

PS.按標題直達星爺賀排骨破五萬!

轉貼 馬發表新文宣 閩南語歌做配樂

馬發表新文宣 閩南語歌做配樂
2008-1-31

【大公網訊】馬英九今天公布第三波5支競選政策電視廣告影片,分別推出社福、教育、農業、「國防」以及「外交」等政策的電視廣告。值得一提的是,這5支電視廣告的背景音樂,都全部採用羅大佑、林強、與孫翠鳳的流行閩南語歌曲,襯托廣告內容。

據中評社台北1月31日電,謝長廷今天質疑馬英九自美返台工作後,每年以開會名義請假赴美,以保持他的綠卡資格。馬英九今天沒有作回應,反而和蕭萬長公佈競選政策廣告片,並大談他的租稅政策。

馬英九前兩波電視廣告,第一波是馬英九提出台灣立足全球的願景與蕭萬長強調台灣不能再沉淪,第二波則是找回台灣核心價值篇,今天5支新電視廣告,則是公佈政策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這5支新CF電視廣告,都採用流行音樂作襯托,其中社福、教育兩篇是以林強的「向前行」,襯托出馬英九慢跑情節,農業篇是用孫翠鳳唱「勇敢的台灣孩子」,帶出馬英九下鄉LONG STAY體驗各行各業的情形,「國防」以及「外交」則是以羅大佑的「台灣進行曲」展現「國軍」操練、馬英九穿軍禮服、以及他去擔任台北市長參訪國外、接見外賓的歷史片段,希望以軟性訴求的方式,搏得選票。

注:【大公網訊】或【大公專訊】為本網即時新聞,非引自《大公報》,敬請留意。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原報導出處!

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拿車票,探視病友。

和其他三位病友約在台北車站,去取年後赴台中龍爸春酒宴的高鐵票。

後來上去二樓微風廣場,沒錯!是微風廣場,台北車站二樓變成很漂亮高檔的美食街。
解決早午餐之後,病友張大哥提議搭捷運去新北投,拜訪ㄧ對我從不認識的林姓病友兄妹!

大約瞭解他們從學校畢業和退伍不久就病發,兄小我二歲已坐輪椅,妹小我五歲已經臥床。
生活無法自理,只靠政府低收入戶補助,臨時居家照護,父親另外還有家庭要養,偶而會來看他們,他父親說曾經送他們去安養院,但吃住不習慣還是回來……

母系遺傳,母親四十多歲過世,兄妹兩人不自主的抖動,我所見過的病友中算最厲害的,很像巴金森現象,楊姐說企鵝症SCA–2,張大哥卻說他們是SCA–3,但是我們的病不論是哪ㄧ型?結論都是沒藥醫。

晚上和病友死蓋批,高雄經哥問我有沒有拍他們的照片,我說沒有,原因是不忍拍……
這張照片是張大哥的外勞露西拍的。

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哭著回去找媽媽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來,嘰哩咕嚕滾下來!人在最無助時,據說大都會喊~媽媽!

不管是莊主秘說馬:哭著回去找媽媽;還是沈大老說謝:哭著回去找媽媽,但他媽媽已經不在。都是不妥的話,逞一時口舌之能!

和我同一時段復健,一直以來有位看來比我年輕的病患,每次由外勞推輪椅進來,接著抱著他上床,然後綁著固定身軀,搖床到直立九十度,那時就會出現聲聲哀嚎,不易聽出他的情緒表達是喜或悲,總之夾雜著~媽媽,至少我聽來是這樣淒厲……

那時我在他隔壁踩腳踏車或雙臂划槳,有時會偷瞄到底是怎?發現他是笑容滿面的發出哀嚎呻吟居多,我問物理治療師,他是怎樣狀況?!她也不是很清楚,說是車禍傷到脊椎和腦部的語言區塊。

一位當媽媽快二十年的輪椅小腦萎縮症病友,年紀只大我一歲,除了行動不便外,真的算是一世人好命型那種。她說好命都是我在講……顯然不以為然,哈哈哈,在此透露她一件糗事,她說復健時踩腳踏車,要綁腳她會哭喔!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復健回診……

約翰藍儂-母親

JOHN LENNON / MOTHER約翰藍儂-母親歌詞

(clock chiming) (教堂喪鐘響起)
Mother, you had me but I never had you,母親,你生下我,但我卻從未有過妳,
I wanted you but you didn't want me,我想要妳,但妳卻不想要我,
So I… I just got to tell you,所以我只要告訴妳,
Goodbye, goodbye.再見,再見。
Father, you left me but I never left you,父親,你離開了我,但我卻從未離開你,
I needed you but you didn't need me,我需要你,但你並不需要我,
So I… I just got to tell you,所以我只要告訴你,
Goodbye, goodbye.再見,再見。
Children, don't do what I have done,孩子,不要踏上我的後塵,
I couldn't walk and I tried to run,我走不動,而我試著逃,
So I… I just got to tell you,所以我只要告訴你,
Goodbye, goodbye.再見,再見。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Mama don't go,媽媽別走,
Daddy come home...爸爸快回家...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轉貼 長昌競選歌"幸福台灣"


幸福台灣

作曲:謝長廷 
作詞:郝志亮 周恆毅

輕鬆漫步愛河邊
微風吹送著溫暖
波光粼粼到天邊
喜悅的心 大步向前
(北京話)

你我心連心 咱的手牽手
互相來照顧 幸福的前途
台灣 咱的愛
(台語)

我同你行幸福路
(客家)

ARAI KU WAMA WAHAHI【感謝上蒼賜福】
(阿美)

AYUYI DAU RUDU 【感謝上蒼賜福】
(達悟)

MASALU CEMAS HI NALUWAN 【感謝上蒼賜福】
(排灣)

你我心連心 咱的手牽手
互相來照顧 幸福的前途
台灣 咱的愛
(台語)

歡喜笑臉 就在面前
共下同行 直到永遠
(客家)

勿驚風雨 咱作伙行
阮的心肝 永遠在這
(台語)

你我心連心 咱的手牽手
互相來照顧 幸福的前途
台灣 咱的愛
(台語)

你我心連心 咱的手牽手
互相來照顧 幸福的前途
台灣 咱的愛
台灣 福爾摩沙
(台語)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歌曲出處:台灣維新網站!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羅大佑鹿港小鎮

1982年發表迄今,羅大佑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第一曲主打歌,現在聽來依然是流行樂中的經典。

當年他還是住院醫師,有著一頭茂密的黑卷髮,而今歲月不饒人,雖然樣貌改變不大,但頭髮童山濯濯已經多年,他也從離經叛道的抗議青年歌手,成為向大中國市場靠攏的務實商業歌星!

媽媽請您也保重 台語禁歌演唱晚會現場

媽媽請妳也保重
詞:文夏 / 曲:日本曲

若想起故鄉目屎就流落來
免掛意請您放心我的阿母
雖然是孤單一個 雖然是孤單一個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真勇健的
媽媽請妳也保重

月光瞑想要寫批來寄予您
希望會平安過日我的阿母
想彼時強強離開
想彼時強強離開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真打拼的
媽媽請您也保重的

寒冷的冬天夏天的三更眠
請保重毋通傷風我的阿母
期待著早日相會
期待著早日相會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會返去的
媽媽請您也保重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和病友參加「藍色場子」為台灣祈福演唱會……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放棄急救聲明書

日昨和多位大學同學聚餐之後,ㄧ群人到名設計師Cooper同學夫妻黨,座落在石牌的豪華寓所參觀和聊天吃披薩。

從北南遷的一名優秀學長和同學都是在大學任教,也是神仙眷侶,他們告訴我一個真實事件,我聽到後相當震驚,一方面也確認自己雖罹患小腦萎縮症,比較其他疾病算起來是幸運的,病程起碼沒那麼快,好像還有時間做點什麼才是。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身旁多了一名大眼水汪汪小女孩,我同學說是她哥的小孩,她的母親剛過世不久,是遺傳性血管瘤,發病位置在大腦蜘蛛網膜,全世界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沒得開刀也沒藥可醫,所以簽屬「放棄急救申明書」,住院不久後往生。據說孩子的生母四十多歲,外商銀行副總裁,很優秀的大嫂,只能徒呼無奈,感嘆人世無常!

「放棄急救聲明書」曾和病友茉莉姐談過這問題,她問我知道這文件如何簽署嗎?其實我不是很清楚這件事,反問她為何想要知道?

有懂醫學的病友告訴她,小腦萎縮症平均十五年,她已經發病八年現坐輪椅,所以她說只剩七年……

我說姊姊妳也想太多了吧?!協會網站告訴我們,多數病患病程可以跨過二十年,全老爹不是也四十一年了?但她說後期會很痛苦,除了臥床外要插管治療,如她已過世的母親和大姊,因此她告訴女兒,萬一她病危時,千萬不要急救……我聽到這兒,只能啞口默默無言……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插管人生……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轉貼《一公升眼淚》升級悲情版日母勒死患絕症兒子

《一公升眼淚》升級悲情版日母勒死患絕症兒子
真人真事改編日劇《一公升眼淚》,在日本出現更悲情的現實版。北九州市一名媽媽眼見兒子像電視劇主角一樣,患上小腦萎縮症(脊髓小腦變性症),病情越趨惡化,最後她應親兒要求,狠心勒死他,自己想自殺卻死不了,被警方拘捕。法庭裁定媽媽勒死兒子已心痛至極,判她承諾殺人罪成,但毋須坐牢輕判緩刑。

昨日(周二)是普天同慶的聖誕節,苦命媽媽興梠美千代卻無心慶祝,因她要到福岡地方法院受審。案情透露,65歲的美千代原是紙品工廠女工,有一個患腎病的丈夫,經常要送他到醫院洗腎才能上班。1999年,她的長子興梠和美,又被診斷出患上小腦萎縮症,在大阪上班的他要搬回北九州市與父母同住。丈夫和兒子都有病,美千代肩負起照顧家人的擔子殊不容易,更難堪是她丈夫2004年自殺身亡。今年6月,她年屆45歲的兒子興梠和美病情惡化,經常全身抽搐,連單獨坐在車子的座位上也辦不到。他多次向美千代說「想死」,但美千代叫他不要丟下她一個人。此後,美千代常徹夜難眠,9月上旬決定提早退休,至9月中旬兒子因肺炎開刀,從此失聲不能說話,她開始想:「這樣活下去,還有意義嗎?」因此她萌生死念,想和兒子同歸於盡。9月27日,兩人留下遺書,美千代嘗試用皮帶和尼龍繩纏頸自殺,但不成功,然後又試過連人帶車衝入貯水池,又死不了。最後,在當晚11時左右,她在兒子點頭同意後,餵兒子服下安眠藥,再用電線勒死他。她本來打算從八樓跳下自殺,但俯視地面時卻畏縮起來,掙扎到天亮,事件遭人揭發。

法官鼓勵「堅強活下去」

美千代以前的同事作供時慨嘆,她一直默默工作,從不向外人透露自己的苦況:「很想鼓勵她,職場內沒有人討厭她。」悲情至此,法官在判詞中說,美千代「生活寬裕,大可以送兒子入院,不必用死來解決問題」,但她照顧兒子八年,常聽到他絕望嚷嚷要死,以致最終作出不智和心痛的決定,所以判她入獄兩年六個月,緩刑三年。法官最後不忘鼓勵她:「要堅強地生活下去。」美千代一邊聽候判詞,一邊凄然落淚。 日本《每日新聞》/《產經新聞》

苦命媽媽殺苦命兒


小腦萎縮症不能走不能言

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又稱脊髓小腦變性症,患者的小腦、腦幹和脊髓基因發生變異,以致退化性萎縮。病因多是遺傳,少數為基因突變,發病年齡大部份介乎20至 40歲,香港至少有數百人患上此病。小腦萎縮症初期病徵包括身體不平衡、走路不穩、反應遲緩,晚期無法言語、寫字無法辨認、吞嚥困難、終日臥床,以致死亡,迄今無根治藥物。雖然小腦、腦幹、脊髓持續萎縮,但無損大腦正常機能和智力,所以患者清楚知道自己身體逐漸不能活動,可謂相當殘酷。資料來源: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

《一公升眼淚》首冊銷26萬本

《一公升眼淚》改編自木藤亞也的同名文學作品,是她真人真事。她15歲考高中,發現罹患小腦萎縮症,但她沒有氣餒,反而將自己對抗疾病的過程寫成日記,一共寫了50多本。1986年出第一本,創下26萬本銷售紀錄。木藤亞也的護士曾問她怎樣利用出書收入,她透過點字板回答:希望家人可出國旅行,還買了一枚紅寶石戒指,因為她仍然未放棄結婚的願望。但她堅強抗病10年,在1988 年5月病逝,年僅25歲。《一公升眼淚》先後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日劇版由澤尻英龍華演患小腦萎縮的池內亞也,有戀人遙斗,據說是木藤媽媽要求加插上去,她希望讓愛女也談戀愛。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本文轉貼出處:Orangedays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剛讀了香菇老師的文章,五年級生的民歌天籟,她提到的民歌手,基本上我都認同,屬於同一世代的共同回憶,當時沒有周杰倫、楊宗緯。

不過我個人聽流行音樂,一向美聲派的輸給創作派的。覺得歌曲本身比歌手詮釋來得吸引人,我是個音痴,純屬個人偏見,所以撇開政治意識形態,我喜歡羅大佑更勝費玉清!

高中同學彎彎老師說:「人聲,是最好的樂器!」他說張學友是歌神!另一位同學小胡哥是香港僑生,他更愛許冠傑,他去紅館看過許的演唱會多次,推崇他唱出香港常民文化,是香江歌壇的大哥大大!

許冠傑寫的「浪子心聲」是港人的地下國歌,人人會哼唱一段,如同台灣流行樂「愛拼才會贏」吧!大家耳熟能詳,我想是這樣沒錯。

彎彎老師出身台灣第一大眷村,學生時期我曾去他家住過幾回。他爹是低階士官,沒記錯的話上士退伍,開過公車、當過大樓管理員,居住環境真還蠻陽春,所以和既得利益者關係不大,但是竹籬笆是鐵桿藍票,彎彎老師是村子內的極少數異類,開票結果算得出來的那種,算是異議偏激份子。

我們都有叛逆的血液,二千年扁當選,彎彎老師不敢回家怕被唸,大老遠躲來我家看開票……他大學同學我們的學弟,大鬍子客家歌手帕華洛帝,老是跑綠色場子,創作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這次還是挺長昌配!
母親的名叫台灣 / 蔡振南唱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新桃源谷:香菇老師好格!

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小胡哥傳來的,參考看看!

2008新概念

一、一個中心:
一切以健康為中心。

二、兩個基本點:
遇事瀟灑一點,看世糊塗一點。

三、三個忘記:
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

四、四個擁有:
無論你有多弱或多強,一定要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住所。

五、五個要:
要唱,要跳,要俏,要笑,要苗條。

六、六個不能:
不能餓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檢查,不能老了再後悔!

※少喝奶茶,不吃剛烤的麵包,遠離充電電源,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酒,一天不喝多於兩杯咖啡,少吃油多的食物,最佳睡眠為晚上十點至早上六點,晚上五點後少吃大餐,每天喝酒不多過一杯,不用冷水服膠囊,睡前半小時服藥忌立刻躺下。睡眠不足八小時人會變笨,有午睡的習慣人不易老。電池剩一格時不要打電話,剩一格時輻射是平時的一千倍,還要記得用左耳接電話,用右耳會直接傷害到大腦,記得轉發給每一個你珍惜的朋友 !!!再忙碌也要記得更愛自己!
……………………………………………………………………………………………………………

雖然不完全適用企鵝症病友,但是加減看看無妨吧?!

坣娜老師版 永遠的微笑

在尋找羅大佑版“永遠的微笑” 影音檔,意外發現坣娜老師版“永遠的微笑”。

坣娜在MV影片中擔綱女主角演出,不僅扮相迷人,歌聲更如天籟,由現代感的她,詮釋四十年代歌后周琁的夜上海風華,別有一番風情。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復健回診醫生如是說

教學醫院的烏龍事件,說啥序號出問題,於是我才做四次復健物理治療,就被通知去回診,上週六去現場掛號,主任醫師說額滿,幫我改掛週一另一位專科醫師!

復健治療後去樓下回診,型男帥哥醫師,請我閉眼站立,之後走路看看,說:「王先生,雖然復健不能讓你的病痊癒,病還是會存在你身上,但是配合著治療,相信對平衡感會有幫助……」

查了主任教授、主治醫師,專長:肌肉骨骼、足部、脊髓損傷復健。

PS.按標題自動連結:第一次復健……

轉貼 發現了基因缺陷又如何?

發現了基因缺陷又如何?(經宋醫生審閱)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宋秉文醫生專訪

訪問者:曹綺雯

宋醫生為美國神經內科及遺傳學專科醫師,致力研究神經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為台灣研究小腦萎縮症的始創人,於零四年五月曾於台灣主持為期三天的國際研討會,使各國研究小腦萎縮症的學者有機會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今次能得到他慨允接受訪問,實屬難能可貴。 ( 訪問日期: 2004 年 10 月 18 日 )

曹:近年醫學界對小腦萎縮症( SCA )有較多關注,找到它的致病原因與基因缺陷有關,而且不斷發現 SCA 的新類型,這是很明顯的探究成果。請問現時在研究治療 SCA 方面,進入了哪一個階段?

宋: 近年經常看到研究 SCA 的醫學報告,這是令人欣慰的。現在各方面的研究大多進入以老鼠為實驗的階段,至於治療方法是否有效,正不斷在驗證中。所謂治療方法有效,指的是能把試驗藥物中可能造成的毒害去掉,應用在老鼠身上時,老鼠的細胞存活有進步,行為測試有進步。這過程要經歷無數次實驗才能成功,直至在十分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試應用在人身上。目前暫時仍未進入人體實驗的階段。

曹:請問近期有沒有新的突破呢?

宋: 本年一月日本剛研究出海藻糖( Trehalose )對亨丁頓舞蹈症 (HD) 轉殖基因鼠具治療成效。 SCA 跟 HD 很相似,在找到治療亨丁頓舞蹈症的同時,對研究治療 SCA 相當有幫助。此外,本年七月美國學者研究出 RNA 干擾法 (RNAi) 對治療 SCA 有幫助,注射在老鼠身上,證明治療有效。但現時還要解決的問題是藥物注射在人體身上時,很難控制有多少劑量可輸送到小腦,這方法仍在實驗。但可以說,這是不錯的進展,治療方法踏出了一步,也意味著步伐會往前走。

曹:近十年來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對研究治療這種疾病帶來甚麼新希望?

宋:分子生物學的進展為這個複雜疾病的研究帶來曙光。因為分子生物學以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在遺傳信息和細胞資訊傳遞中的作用為研究物件。它可以闡明遺傳、生殖、生長和發育等生命基本特徵的分子的機理。這就是說,我們不再停留在說明病徵的階段,而是能進一步解釋病因,這對研究甚有幫助,因為只有找到致病原因,才談得上研究治療方法。再說,透過分子生物學能促使轉殖動物實驗模式的建立,我們可以讓老鼠患上 SCA ,使牠成為有用的研究工具。

曹:幹細胞在治療運動神經症及其他神經疾病的前景如何?有學者認為胚胎幹細胞的移植方式或可補充小腦神經細胞,這方面現時進展如何?

宋: 胚胎幹細胞移植在醫學上有很大的爭議,在應用時要注意的有三點:第一,如何控制幹細胞必然發展成腦細胞?第二,如果移植的細胞在人體內不受控制地生長時,有機會轉變成癌細胞,這又是另一災難。第三,移植後,因為它是一個「外來客」,要跟其他神經細胞聯結運作產生有意義的功能,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幹細胞移植是一個研究方向,但有許多難題尚待解決。

曹: 美國生物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能在 DNA 的特定位置上精確挑選其中片段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能夠阻斷某個基因,還可將外源 DNA 插入特定位點。這對研究遺傳疾病有甚麼幫助?

宋: 這是一項很新的研究成果。我覺得是很好的進步。

曹:不同類型的 SCA 是否需要研究出不同的治療方案?現時哪些類型的研究成果較佳?

宋: 對,就臨床的角度來說,所有小腦萎縮症病患的症狀很類似。但就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細胞內的變異則大有不同,治療方案也有差異。現時對 SCA 1和 SCA 3的研究成果比較大。

曹:不同種族地區的人,基因是否稍有差異?現時台灣與中港兩地或日本等亞洲地區有沒有共同研究此病的機制?

宋:不錯,不同種族地區的人,基因會稍有差異。現時亞洲區研究小腦萎縮症的只有台灣和日本,香港和中國內地都是在驗定病症階段。而台灣現時主要是跟美國合作研究,希望日後醫學界能更關注這種疾病,各國學者有更多機會一起研討。

曹:在驗證治療方法的歷程中,人體試驗是重要的一環,但要患者當作 試驗品是不容易的,這對研究治療 SCA 時,會不會遇上同樣的困難?

宋: 這真的是研究員的大難題。以人體作試驗,若有出錯,不但賠償費用很昂貴,而且對病人來說畢竟是一次冒險,也很難得到他們的同意。不過,仍有些病人願意為醫學研究作出另類的貢獻,例如死後捐出自己的腦子作醫學研究,這是十分難得的。

曹:請問你對香港小腦萎縮症的病友有甚麼寄語嗎?

宋: 希望大家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並且必須盡量讓醫生感受到你們需要治療的迫切性,讓醫學研究的步伐加快。


後記:

訪問後,離開榮總醫院時已是晚上8時多,宋醫生還要巡視病房,在此衷心感謝他在百忙中抽空接受訪問。他曾說,他會把研究治療 SCA 當作是自己的責任,希望不會令病人失望,他的熱心和專注,令人感動。他讓我們看到醫生已經上路,救援部隊已經出發了,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積極生活,好好配合醫生的研究工作。

-完-18/10/2004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文章出處:香港肌健協會

轉貼 甚麼是小腦萎縮症

照片是作稿使用的合法光碟圖庫,當然不是我拍的!甚麼是小腦萎縮症

小腦萎縮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患者的小腦、腦幹和脊髓會產生退化性萎縮,這與基因變異有關 。致病原因大多數是自體顯性遺傳, 少數為基因突變。一般患者在成年期發病,發病年齡大部份從二十至四十歲開始。

病徵

初期 :

* 走路時 步履不穩,肢體 搖晃 ;
* 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中期 :

*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
* 眼球轉動不平順,影像容易產生 「 重疊 」;
* 肌肉不協調感加重, 無法寫字 ;
* 有時感到 吞嚥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咳 。

晚期 :

* 說話極不清楚,甚至無法語言;
* 肢體乏力, 不能站立,需靠輪椅代步。

確診方法

醫生會先依據腦神經系統臨床檢查的程序來判斷病人是否存在 小腦及脊髓 神經失調的病態,然後會查問他的家族史(包括已故的親人),最後透過核磁共振( MRI )及基因測試 ,才能判斷病人是否患上小腦萎縮症。

遺傳方式

因為這是自體顯性遺傳疾病,所以若父母一方有小腦萎縮症,則其子女不分性別都將有 50% 機率罹患此病。若其子女未受遺傳,則其下一代也不會因遺傳而罹患此病。

治療方法

這是屬於退化性疾病,目前未有可以根治的藥物,治療的重點在復健治療,使患者盡可能維持最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醫療研究近況

現時全球對基因疾病的研究興趣很大,隨著醫學的進步,近年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突破性的發展。靠著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可以對患者作更詳細的分類與診斷,而對於其致病機制的研究也有了許多發現。日後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醫學上的發現不一定是循序漸進的,有時候一個突破已能破解難題。現時美國、台灣、日本、中國內地都正積極研究。近年提出的「幹細胞移植」 方法,也可能是一條出路。

復健治療建議

雖然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此症,但假如能重視身體的保養,注意飲食、起居,定期做運動,配合小腦萎縮症需要的復健訓練,持之以恆地練習,將有助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以下是一些復健治療的建議:

* 盡量保持與社會接觸,爭取生活平衡;
* 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盡可能與別人多交往,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
* 培養運動習慣。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狀態的運動,以維持心肺耐力、肌力,使身體的柔軟度處於最佳狀態;
* 注意生活起居。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勢太久,常常活動手腳;
* 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或言語治療,用以舒緩病情。
* 在患者親人的愛心照顧下,可增強患者的生命力。

相關網頁參考

台灣中華小腦病友協會 http://sca.ym.edu.tw

美國國家運動失調基金 http://www.ataxia.org

遺傳性運動失調歐洲聯盟 http://www.euro-ataxia.org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文章出處:香港肌健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