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患巴金森症 她可拿筷了
【記者湯雅雯/台中市報導】
卅四歲的郭貞汝八年前生產後突然罹患巴金森症,無論吃飯、穿衣都要人幫忙。三年前接受晶片腦部手術,現在已能送兒子上學,自理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林欣榮表示,不到卅歲就罹患巴金森症,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一般發病年齡是五十至七十九歲,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曾有十六歲就發病的案例。
郭貞汝說,廿六歲那年生完小孩後,逐漸出現動作遲緩、僵硬情形,後來連拿杯子喝水都有困難,檢查確定罹患巴金森症,開始吃藥控制;但長期服藥,產生憂鬱、幻聽副作用,連走路出門也不行,還曾因為精神疾病長期住院。
她說,直到母親看到一本「鬱金香花開,巴金森的病與症」,才知道該如何照顧巴金森症患者,經朋友介紹找到作者林欣榮,花費近九十萬元醫藥費,在腦部植入晶片,病情才逐漸好轉。
林欣榮說,罹患巴金森症的患者就像汽車的煞車系統被鎖死,可在腦部植入晶片,採用電流,不斷刺激神經,避免神經退化,改善「腦部煞車失靈」症狀。目前台灣已有三、四百名患者接受晶片植入治療,效果顯著。
郭貞汝說,術後重新練習拿筷子,加入台灣鬱金香基金會,在志工陪伴下逐漸找回自信心。她的母親林秀鸞高興地說:「以前她連移動身體都有困難,現在可以走路送兒子去上學了!」
【2008-03-20/聯合報/A17版/生活】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國內巴金森症大師陸教授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