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轉貼 被清算的上海老歌

被清算的上海老歌
* 2009-08-28
* 旺報
* 【記者鍾張涵/整理】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樂聲聲,歌舞昇平……」一曲《夜上海》述說著老上海的繁華迷人。但1949年,一個新時代來臨了,昔日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在政治介入下被視為「靡靡之音」,取而代之的是嘹亮的紅色軍歌。

《我有一段情》膾炙人口

1957年,已遷往香港的「百代」邀請吳鶯音到香港與音樂人姚敏合作製作一張唱片,《我有一段情》就是陳蝶衣懷念留在上海的兒子陳燮陽而做。半世紀後,吳鶯音依然表示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我有一段情》。」

這些優美動人的歌聲曾繚繞在車水馬龍、萬家燈火的申城上空,從小煙紙店那抹閃著蜜黃燈光的窗口到夜夜歡宵的舞廳歌壇,曾經喧鬧地裝飾過一個繁華時代,鑄造了海派音樂文化的空前繁榮。歌聲餘韻嫋嫋,其中不少優秀之作,傳唱至今,成了華人世界中永恒的「懷舊金曲」。

文革摧毀「靡靡之音」

但是,這些家喻戶曉的「時代曲」在50年代到70年代整整30年中,被扣上「靡靡之音」的帽子,受到嚴厲的清算和消音。

黎錦暉在上海第一屆文代會上被迫做檢查:「我做了很多黃色歌曲,是首惡必辦,應該槍決。」後來他又寫了《斬斷毒根徹底消滅黃色歌曲》,嚴詞自我批判。

曾創作過不少抗日愛國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遭遇更加悲慘,由於他是《何日君再來》的作曲者,在「文革」時遭紅衛兵毒打,他的夫人用身體保護了他而被打死;他被關入「牛棚」,押去農場勞改,不久雙目失明。他一生就為這個歌背著沈重的黑鍋,晚年孤獨一人,無人照料他的生活。

流行歌曲就是這樣在上海消失的。

重新認識上海老歌

然而,好的歌曲會一直流傳。上海老歌是社會生活的生動寫照,表現上海市民的精神和海派風采。具有上海地域風味、表現下層民眾生活面貌,貼近上海平民生活;如王人美唱過的《賣餅兒》、《賣梨膏糖》,周璇唱過的《賣燒餅》、《賣雜貨》,還有《小麵包司務》等。

中西音樂家的廣泛交流,中西音樂元素的融合,也培育出上海音樂的都市海派風格。

黎錦光1940年創作的《夜來香》以輕快的倫巴曲為基調,成為日籍歌星李香蘭的成名曲;白光1948年的《牆》更將民歌風和圓舞曲融合得天衣無縫。

陳歌辛1940年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是旋律奔放、節奏明快的爵士風舞曲,傳到美國,被Frank Laine唱紅,1951年榮登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榜首。英國的「King's Singer」六重唱團後來又將它改編成抒情的男聲重唱,在全球流行。

上海老歌傳唱台灣

經典和流行融和是上海歌壇的演唱風格。影星蝴蝶唱《夜來香》也唱《十九路軍》,學院派歌手郎毓秀既唱《天倫歌》又唱《早行樂》,接受正統聲樂訓練的花腔小姐云云,唱紅的卻是《三輪車上的小姐》。上海的流行歌壇集中體現出海派文化的全民性和雅俗共賞的品位。

上海老歌傳到了香港、台灣和東南亞,後來在香港、台灣等地由港台幾代歌星奚秀蘭、鄧麗君、鳳飛飛、費玉清、蔡琴、徐小鳳等反覆傳唱,錄製在很多名歌星的熱銷唱片中,一直受聽眾歡迎至今。當中國改革開放後,這些流行曲又重新傳回到上海。

上海如今又是一派流行歌曲的汪洋。這兒的青年幾乎人人都愛聽、愛唱流行歌曲,但是,這兒大唱特唱的是港台日韓流行歌,在這塊曾是流行歌曲十分輝煌的上海土地上,獨缺MADE IN SHANGHAI的流行新歌!讓人不禁懷念當年上海的風華,和如今遺落的作曲家與歌手。(取材自《新民周刊》)

周璇 - 夜上海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坣娜老師 永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