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心靈電影院結業式

台大水源校區,罕病基金會主辦的心靈電影院結業式!

雖然大雨淋溼我們衣服,但澆不熄心中的熱力。今天是延畢後,真正的結業式,頒發全勤六人,看志工拍攝剪輯的回饋影片,以及朱、黃兩位賢伉儷教授,特地準備給小病友生日蛋糕。

這次六節電影課程,我好像曠課兩節,第一次是記錯時間,有ㄧ次正好衝堂,參加小腦萎縮協會年度旅遊,所以沒能全程參與。

大家相約下期課程見!結業式完成,但是外面狂雨依然,回到家有歷劫歸來之感。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周日的電影!

病友點播 香港國歌 浪子心聲

資深病友來伊媚兒,說最近中一億……原來是~失憶,只記得「香港國歌」這首歌,忘了歌名,還好這是香港歌神名曲:浪子心聲,我應該不會忘了說。

鄧麗君、王傑、羅大佑、周華健……翻唱過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PS.按標題自動連結:鄧麗君版 浪子心聲!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賣麵炎仔

生意之好,如果不是親自造訪,難以想像這麼幽靜不起眼小街上,有這傳奇老店,賣了三代的金泉小吃店:賣麵炎仔,據說是北市現存最古老的切仔麵!

怪不得格友孔雀魚極力推薦,這是她們家族的最愛;博士和醫師兩姊妹病友,也好像從小吃到大,讚譽有加;記者鳥哥拍過一張黑白照,一個男人吃麵,旁邊放了一瓶酒,說是早餐活力的來源,一天他早上十點鐘跑完新聞,騎車去賣麵炎仔吃到切仔麵、小菜,也為自己而喝采,簡直幸運到不行……

坐民權東西路直行的公車,問了司機,下一站是大龍街口,接近台北橋下車,步履蹣跚東搖西晃,經過涼州街、太平、永樂國小、安西街向右看到店招,似乎在為我招手!

第一次到訪沒排到隊,但是店內座無虛席,店員很親切問吃什麼?早聽說他們沒菜單……先來吃乾麵、切鯊魚煙、燒肉、餛飩湯,份量也隨他們搭配,店員只問醬料加到麵裡?我說好!

上菜動作很快,我吃到麵和鯊魚煙,似乎聞到煙薰的味道,甜甜的醬料,幸福的滋味,不過如此單純。網路上的人氣好評,果然是美食的標竿……據說只賣早午餐,賣完就打烊,假日不要輕易去,排隊會花一陣子時間!

魚夫難得推薦呆北天龍國小吃

PS.按標題自動連結:阿城、阿國切仔麵!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北區室內健康講座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辦的活動,2010健康樂活營!

早上由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醫主任陳立愷和林維讓醫師,針對我們身心障礙者,做演講:口腔保護好口氣,及為病友牙齒上氟。

緊接請明星級謝宜芳營養師,做精彩的專題演講:健康飲食輕鬆搞定。中午時分,病友、家屬、外勞,大家坐在一起吃便當,小憩一下,養精蓄銳。

下午由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陳抱寰醫師演講:快樂生活沒煩惱。三場專家演講,並開放現場提問。

協會還貼心為上半年度壽星慶生,準備兩個蛋糕……主持承辦人員:孟芬真是辛苦、志工侯組長也拼老命演出,猜對的人送小禮物。今天的課程,三點多順利圓滿結束,相信大家都收穫滿滿!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去年的北區聯誼!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中美珍肉脯店

中美珍是食神開的店,身障館下課後,博士病友的先生開車送我回家,我請他不太順路,刻意小繞去中美珍肉脯店。

沒告訴食神老闆要去交關,拄著單拐走到門口,沒想到一眼被認出,老闆親切叫我坐下,問要切點什麼?我看店面滿滿美味,表示隨便都好!

記得是在簡余晏議員部落格,看到有一篇文章推薦:六七十年老字號中美珍,年節訂單滿牆壁,有夠誇張,接續噗浪上,不知道是誰先留言?總之就這麼一來一回,在網路上和食神熟了起來。

我喜歡食神謙虛的自信,他說這叫臭彈免本錢,老一輩雙連地區的人結婚送禮,一手双福囍餅(現以三明治聞名),ㄧ手中美珍燒雞,才是有面子……

我和博士病友,各買了二大盒裝袋,食神老闆堅持不收我們錢,說第一次他招待了,完全是老台灣人做生意兼交朋友的方式。

這些美食佳肴,夠我享受幾天了,超級感激食神!

02-25579881 台北市民生西路198之11號 大同區雙連市場一樓

PS.按標題自動連結:簡余宴部落格寫的中美珍!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轉貼 同病扶持 罕病病友自組家庭

同病扶持 罕病病友自組家庭
【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這是個不一樣的「家」。不是建築在血緣、婚姻,而是「同病相扶」的命運共同體。三位小腦萎縮症的病友,加上一名協助她們的外籍看護,組成罕病基金會第一個「安養協力家庭」。

罕病基金會執行長曾敏傑說,去年二月成立的「協力家庭」是期盼透過集體方式,解決個別家庭的問題,希望減低罕病家庭一家多人發病的照顧重擔;病友同住能相互支持之外,也能享有安養機構沒有的自由空間。

在病友捐出的一樓公寓裡,嗓門嘹亮的大姊是「阿紅」(為保護隱私,內文姓名皆化名),坐在輪椅上介紹身旁的「阿綠」,「我們是親姊妹,八個兄弟姊妹裡,有五個發病,已經走兩個啦。」這公寓是阿綠捐出來的,她還能走,卻由姊姊身上看見自己的未來。

小腦萎縮症是遺傳性疾病,但直到近年醫學才稍稍理解它:會讓人四肢失調、言語障礙,逐漸失去對身體的控制,直至死亡。她們的父母輩根本不知道基因裡帶著病症;她們是頭一次與此病正面對決的一代。

協力家庭裡最年輕的秋吟發病也已十七年。原是青春正盛的上班族,病發後失去工作、也失去行動自由,只能成為母親難以割捨的負擔。「家裡還有弟弟是腦性麻痺,媽媽老了,要照顧兩個,太辛苦了。」大學畢業的秋吟很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住進安養院,「那裡只是『活著』,我還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上網。

她選擇離開宜蘭老家,再度來到工作時熟悉的台北,住進協力家庭。在這裡,由外籍看護安妮協助三名病友打理生活,藉著輔具,秋吟照樣可以上網和老朋友連絡,即使手指引失去精細動作能力,打字聊天可是沒問題。

阿紅說,她五十一歲發病,「兒子上班,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但她不想成為家人負擔;家裡缺乏無障礙環境,連上廁所都要人幫忙。在「協力家庭」,有各式無障礙設備,「我自己可以上廁所」,這點對阿紅很重要,像是尊嚴的象徵,讓她「過年都不想回家,把兒子叫來這裡過年」。

生活作息由三人決定,不像安養院得遷就出於管理或成本的安排。各種選擇小至每天的菜色、預算,哪天請復健師來上課、參加病友活動;大至身後事如何處理,都是病友自己決定。即使四肢因病敗壞,清醒的心智是「自我」最後的基地。

「我早就想好了:我死了要把小腦捐出來,給醫師好好研究,把治療我們這種病的藥早點做出來!」阿綠非常坦率地說。她和姊姊阿紅老是開死亡的玩笑,她們的黑色幽默,逗得說話無力的秋吟也笑了。阿紅說:「不樂觀怎麼活下去?」

如果你想幫忙:

聯合勸募協會電話:(02)2378-2256

網站:www.unitedway.org.tw

7-ELEVEn門市:響應「身心障礙自立生活計畫」零錢捐款

或使用ibon捐款給聯勸

手機簡碼捐款:台灣大哥大用戶手機直播518099捐聯勸

【2010-06-07/聯合報/A11版/綜合】

老外ㄧ品牛肉麵

走過吉林路向北,經過這間造型特殊的天主堂不遠處發現百年老店金春發牛肉店,隔壁二三個店面有家老外ㄧ品牛肉麵門口有斜坡,方便進出!
感覺老闆很用心在煮麵熱花干微辣麵湯頭口感很特別閱讀格友孔雀魚的噗浪,發現離家不遠,竟然還有我不知道的好吃牛肉麵,漏網之魚還是老外開的,有沒有搞錯,外國人煮牛肉麵?真是有趣極了!

店面環境超越一般牛肉麵館水準,如果不是牆面掛了一些毛筆字,反而有點像牛排館或燒烤店,我很喜歡他們店的裝潢,老闆是一位老外,沒問他哪國人?中文講的超好,聽不太出有外國口音!

我點了花干,清燉牛肉麵,湯頭口味很獨特,我不太會形容,感覺很濃郁香醇,不知道是加奶油嗎?他們門口貼了一張海報,食材採用本地牛和澳洲牛,旁邊畫架上放了一張老闆和阿基師的合照,可能是參加電視節目拍的。

據說該店得過2009台北國際牛肉麵節紅燒組第三名?實至名歸!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林東芳!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轉貼 福伯扮台灣醫師 本尊笑:愛釣魚演最像

昨夜資深病友來電,告知非凡正播出罕病董事長、中研院生醫所陳所長的訪問,他真是台灣之光……

福伯扮台灣醫師 本尊笑:愛釣魚演最像
【世界日報╱記者黃祖綺/好萊塢報導】
2010.06.06 04:08 am

由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和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主演的電影「愛的代價」(Extraordinary Measures),講一名父親為了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兒女,到處尋覓藥方的感人故事。片中哈里遜福特飾演的史東希醫師(Dr. Robert Stonehill),正是花費15年成功研發治療龐貝氏症藥物的台灣醫師陳垣崇。

「愛的代價」片中,布蘭登費雪飾演為了患有罕見疾病兒女,冒著風險到處奔波找醫師的父親約翰柯勞利(John Crowley)。和妻子不惜放下工作四處求解藥,最後終於找到了不畏傳統權威的醫師史東希。片中史東希博士這個角色,其實就是改編自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陳垣崇的真實故事。

片中史東希和柯勞利夫婦成立了一家藥品公司。過程中雖起過衝突也互不諒解,但最後還是一起合作對抗現有體制,找出救命藥物的處方。

陳垣崇接受訪問時表示,最初是因為了解到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兒童所經歷的痛苦,讓他相當不捨,希望透過藥物研發減輕病患的痛苦,怎知一投入研究就是 15年的時間。對於自己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感到驚喜又開心,不過他也笑說,電影為達到故事張力,某些橋段和現實還是有落差。

陳垣崇謙虛的表示,其實研發出藥物,並不是他一人的功勞,是整個研發團隊的付出,片中哈里遜福特詮釋的醫學博士個性其實和他本人迥異,唯一的共同點是兩個人都喜愛釣魚。

本片已在美國上映,雖取材自台灣醫師,但沒有在台灣上映的計畫,只發行DVD。希望讓更多人一同見證生命奇蹟,也期望能在更多像醫院學校等公共場合播映,讓更多人能認識龐貝氏症這種罕見疾病,並了解在藥物研發的背後默默付出的研究人員。

「龐貝氏症」是罕見遺傳性基因疾病,患者會漸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傳統藥物無效。陳垣崇原以為只要花兩、三年就可以克服問題,沒想到15年間遭遇無數挫折。他說:「每當我們感到挫折時,就會去病房看患者。」和患者痛苦相比,實驗室的小失敗根本算不了什麼。

因為經費有限,陳垣崇無法大量生產新藥運用在人體實驗,最後千挑萬選三位受試者接受實驗治療,卻引來其他龐貝氏症患者家長抗議,認為陳垣崇斷絕其他患者的最後希望。陳垣崇說:「那時真的壓力很大。」

「華盛頓郵報」記者吉塔安南德(Geeta Anand)花了一年半和陳垣崇進行專訪,將這個故事寫書出版。最後由大藥廠Genzyme加入,才讓陳垣崇的成果轉為專利藥品在美國生產販賣到世界。但他很遺憾,原本希望新藥在台灣生產,卻因投資金額太大沒人敢支持,也讓台灣白白丟掉發展生技產業的最好機會。

【2010/06/05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愛的代價!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四神湯好喝的祕訣

離開身障館、當代藝術館,我和芭樂去等公車,看了站牌有三站,到承德民生路口:阿桐阿寶!

我們站在路邊等,發現站了很久,沒看車來,於是我們決定步行,緩步向前行……當然我還是東倒西歪,靠著拐杖撐著,偶而芭樂攙扶,得以順利行進。

結果用走的還比較快,先到了阿桐阿寶四神湯,芭樂說要加酒才好喝,上次我坐隔壁間,並沒有發現這神祕的藥酒,中藥材泡酒,難怪湯頭酒香味四溢!

後來走到斜對街双福食品,當然還是三明治,我們進去店時沒什麼人,貨架上很多空的,我眼尖發現還有兩個三角形三明治,順手就先拿去結帳。

後頭陸陸續續有人進來,都是指名買三明治,店員東西剛作好放一盤,就被一掃而光,根本不必上架。我想只靠這一味,這老店應該屹立不搖!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双福、阿桐阿寶!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身障館下課後

和芭樂約在中山站出口,然後一起去當代藝術館看看;發現戶外廣告看板,下一檔是葉錦添……應該十分精彩吧?!

戶外有二個蕃薯形狀的台灣島,大小兩座雕塑,原來展出者是文大駐校藝術家:楊柏林先生的裝置藝術……

不巧正門口,有貨車卸貨,問了工作人員,看來正在換展,於是從旁邊咖啡店進入,工作人員告知只剩二個展廳,好吧!既來之則安之,加減看看囉!

第一間,展出是一束塑膠掃把、尾端延伸竹掃把,紅綠掃把頭,配上燈光氣氛詭譎,噗浪有人回應:是不是拍糊的花園?第二間,牆面因燈光投射,呈現出層層山巒……

小坐長椅子休息ㄧ下,稍看了藝術家講解,創作理念的紀綠片後,不久旋即離去……我想這是最短的ㄧ次看展經驗。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潮!

轉貼 校記SMS﹕逆境正能量

校記SMS﹕逆境正能量

【明報專訊】“人生難免經歷高低起跌,以什麼態度面對才是關鍵。患有小腦萎縮症的孫偉文,面對不治之症從沒自怨自艾;曾採訪大型災難的《亞洲週刊》記者朱一心,常保持愉快心境,以免影響受訪者情緒。一個是直接面對逆境的故事,一個是從旁觀察別人低潮的故事,且看校記如何處理。”

港版《一公升眼淚》─孫偉文

校記:林希昕(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中六)

編號:190437

日劇《一公升眼淚》描述女主角因患有小腦萎縮症,身體失去平衡,口齒不清,加深港人對此病的認識。其實香港也有小腦萎縮症患者,跟該劇女主角一樣,即使面對不治之症仍積極生存,孫偉文便是一個例子。

孫偉文1997年開始出現平衡力差、協調能力下降等小腦萎縮症病徵,「剛開始時,我的病徵不是太明顯,直至2004年求醫,醫生替我照過磁力共振後,便診斷我患有小腦萎縮症……」部分患者從被證實患病到要以輪椅代步,只是短短兩、三年間的事。患病近13年的孫偉文,現時雖然行動稍有不便,但至少出入自如,退化算是較慢。

運動唱歌 減慢退化

孫偉文常做運動,所以身體機能退化較慢,他亦會透過唱歌訓練聲帶:「可能我平日喜歡唱歌和聊天,所以聲帶不是退化得很快。」孫偉文現在說話中氣十足,一般人也能聽懂。他也能夠自行站立、更衣和吃飯,但煮食、照顧子女等繁瑣的工作便要由傭人代勞。孫偉文積極參加香港肌健協會的活動,幫助其他病友,如為病友安排乘搭復康巴士。

雖然身患不治之症,但孫偉文從沒自怨自艾,他說:「我一向都是樂觀的人,我覺得這個病就像傷風感冒,很快會病好,我將我的病交託給神,我相信祂會為我引路。」患病期間,孫偉文最感謝的是太太,即使忙覑工作,亦不忘鼓勵他,「如果遇到困難,我一定跟家人、朋友商量,大家一起分擔」。對他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身邊支持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小腦萎縮症暫時沒有治癒的方法,只能靠藥物壓抑。孫偉文盼望有新療法出現,令將來患上這個病的人能夠受惠:「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認識小腦萎縮症。這個病不像癌症有那麼多治療方法,我希望醫生能幫忙研究這個病的療法。」

(文章經編輯刪節)

■評語

整體內容豐富,能寫出受訪者積極面對疾病的態度和實際行動。不過未必所有讀者對小腦萎縮症有認識,建議在報道開首或末段加入此病的簡介,如發病原因、病徵、平均壽命等資料。

編輯部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新聞出處!

香港小腦萎縮症病友影片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稍安勿躁

牛魔祥說水源市場大樓外觀,市府找以色列人拉皮,不知唬爛?有影係金?下雨天躲在天橋下,拍個大門入口!豬肉紙還蠻好吃的,嚼勁十足。這幾天會不時吃抹茶包子、芋頭饅頭。罕病基金會心靈電影院,影評老師:文大戲劇系黃教授導演,透過淑玫專員贈票,於是有機會去南海劇場,欣賞文大戲劇系學生公演:「稍安勿躁」舞台劇!

遲了五分鐘到達,被工作人員女學生撕票後說,請稍後十五分鐘入場,哈哈~真的需要稍安勿躁,所以我拄著單拐,去旁邊畫廊入口處座位休息等待,後來女學生攙扶我進場,劇情已經上演一節吧?!

「稍安勿躁」舞台劇,雖是學生舞展,無疑是具有專業感,我看到未來戲劇的新尖兵,透過舞台背景的轉換展現懸疑性,「沙丁魚」顯然串起台前、幕後真相到底是什麼?有趣的現代形式的舞台劇演出。

散場後小雨,我小心翼翼漫步走回捷運站,想到新聞有介紹「天下第一攤」的報導,忘了就在南門市場,有好吃的冰糖蓮藕,還搭捷運去水源市場;本以為會巧遇牛魔祥師生,照理他們應該還會在市場裡面畫速寫,我一二樓來回上上下下,沒看到人影……後來據說他們提早下課。

我在二樓一個豬肉鋪,買些原味肉乾紙,又買了一堆包子饅頭,放入斜背包,發現還真重,走路腳步艱辛,好像背後有人,反作用力拉著我……不過最後還是,順利上了公車,終於平安到家!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樂觀者看見希望;悲觀者看見失敗。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整理發票

周六開整天理監事會議,這次議題很多,中午吃完便當,協會工作人員拿了幾袋發票,大家一同整理……於是午休泡湯,所以下午會議進行,外面依然下整天的雨,有點愛睏,年紀大了體力有點不支!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需要你的發票!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阿城、阿國切仔麵

阿城切仔麵阿國切仔麵「吃」這東西很主觀,「好吃」就要很客觀!

有時「吃」的第一印象,視覺比味覺來得重要,一家好吃的小吃飲食店,不是說要裝潢的多高級,但也不能衛生條件太差。

以前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很快,對於吃總是囫圇吞棗,從沒細細品味「切仔麵」,這再平常不過的小吃有多美味……

在噗浪巧遇鄰居格友孔雀魚,她的噗文常常報導,周遭的小吃美食;還有一位「中美珍肉脯店」的老闆,我稱之食神,對於我例行三餐宵夜吃的噗,他經常捧場回應,也給我很多專業的意見和指導!

阿城和阿國切仔麵,就是從噗浪發覺而來的,兩家店是父子開的,都是在雙連馬偕周邊;老實說我味蕾沒那麼挑剔,好吃不分軒輊,感覺都是水準之上老字號,看兩家的集客力就知道!

基本上暫列二、三名,因為有個聲音一直招換我,切切切……切仔麵、紅燒肉、粉肝、白斬雞……在稍遠一點的區域,還有一家「賣麵炎仔」,更多人推薦,佳評如潮,但我還沒緣品嚐。

就像「中美珍」的食神說的:「 對老店來說,幾十年時時為自家產品,執著,提升精緻度,長久都有賣點。」

我想,都是要抱著朝聖的心情去交關,即便只是鄉土小吃,所謂好酒沈甕底,「中美珍」、「賣麵炎仔」等我唷!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北海吃好料!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轉貼 我的故事 - 讀者文摘 - 基因變調

我的故事(張大哥)

原文刊登於2005年12月號讀者文摘. 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2212

基因變調

這個困擾著我家族的怪病,我要積極與它對抗。By 張忠慶 撰

一九六七年,我還是一個高二學生,父親忽地得了怪病,走路搖晃、動作笨拙、說話含糊不清,像個醉漢。我扶著弱不禁風的父親從台南坐火車到台北的醫院做檢查,事後父親說:「醫生說我得了『小腦萎縮症』,不過你們不要害怕,醫生說此病不會遺傳。」

當時,我沒聽過什麼「小腦萎縮症」,以為他得了類似帕金森症(又譯帕金遜症)的病,但對「此病不會遺傳」的話深信不疑。

過了幾年,年約五十歲的表哥發病,症狀和父親一樣。我開始懷疑此病的遺傳性,因為這麼罕見的疾病,家族中怎麼可能有兩人發病?後來才知道此病的遺傳機率是百分之五十,是典型「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的特徵,因帶病的上一代生育子女時有兩套遺傳基因備用,一套正常,一套不正常,會隨機傳給後代。簡單的說,小腦萎縮症就是:「錯誤的基因」產生「錯誤的密碼」,製造出「有毒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使我們身體內的神經細胞(尤其在小腦及脊髓)提早退化、死亡。

我四十八歲那年,開始走路不穩,上公車時雙腿無力登上階梯;坐飛機時雙臂無力將行李舉起放入儲物櫃。我向一位神經內科醫生請教,在做完「直線測試」(後腳尖挨前腳跟,在一直線上行走)後,發覺我雙腿發抖,無法平順地走完全程。他建議我做更精密的核磁共振檢驗。看過影片後,醫生很明確地下診斷:「你得了小腦萎縮症,這是一種罕見的晚發性遺傳疾病。」我當場呆住了。父親後期因病無法行動而臥病在床,一幕幕悲慘回憶湧上心頭,我為自己描繪出最可怕的未來。

我的感覺只有恐慌。我首先想到我可愛的女兒,她才十八歲,剛考上大學,正是花樣年華,若我早知道這疾病的遺傳性,絕不會冒險拿她做賭注。要告訴她這事情是多麼殘忍的事!父母在不知情下生了我們,知道實情後,誰又願意甘冒百分之五十可能得病的風險,生育後代?

趁著還可以行動,我到大陸安徽家鄉,希望藉由調查該病症在家族中的蔓延情況,多了解自身難卜的命運。這才發現父親的六個兄弟姐妹中,有四人得病,他們的後代,包括我和多個表兄弟姐妹也發病了。在鄉下,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更不知道它會遺傳,即使家中同時有兩、三人發病,也認為只是巧合而已。

小腦萎縮症在病者三、四十歲時開始發病,就像一個準時的鬧鐘,時間一到,它就會主動來找你。目前世上尚無藥物或方法可延緩、治療此病。病發進程緩慢但會日益惡化,有些病者從初期步履不穩,到後期骨瘦如柴、手腳僵硬變形,無法行動和說話,吃喝拉撒都要靠人照顧。疾病本身不會威脅生命,病者多因併發症而死亡。

我患病之初,想買一本相關的書籍參考也找不到。近年來藉由媒體的報導,許多奇奇怪怪的遺傳疾病陸續被披露,醫師及大眾都有了警覺。二○○一年,我們病友及家屬共同成立了「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宗旨是呼籲政府及有關單位重視病友的生存權、下一代的篩檢問題,及後續的安養問題,並團結病友,加強宣導,以阻絕疾病的蔓延。

當時病友資料總共不到五十人,因為是遺傳疾病,所以許多素未謀面的病友,在聚會上發現互有親戚關係,在這種場合見面,真不知是喜還是悲。現在希望藉由醫師及專家的參與、研究,能夠早日提出可行方法,終結此一可怕的疾病。

後來,和疾病相關的網站開通了,這要感謝陽明大學的支持。經由網路的傳播,除了台灣以外,我們還連絡到香港及大陸的病友。由於媒體的報導,加上醫生的推薦介紹,目前全台灣的病友會員人數增至三百多人。

希望就像美國一位病友在網路上的留言:「莫愁苦,莫悲傷、救援已經上路了。」

(編按:本文作者為病友協會監事,協會電話:886-2-2314 7035)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原文章出處!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愛的代價

昨天晚上去信義華納威秀,欣賞電影「愛的代價」特映會,全場爆滿,還有不少人坐走道,開頭約十分鐘沒看到,第一排第一個座位,銀幕看來又偏又高,看得脖子很不舒服……但是開演後,發現這電影是一部勵志的好片,一切都值得。

電影散場後,工作人員發了一張傳單,印有文字描述劇情:國際巨星哈里遜福特飾演醫學博士的角色……其實是改編自台灣中研院生科所長陳垣崇院士,同時也是罕病基金會董事長,當初在美國工作,花了15年漫長之路,研發出龐貝氏症的解藥的過程。

龐貝氏症其實是所有罕見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發生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很容易發生心臟或呼吸衰竭死亡,陳垣崇博士於2006年研發解藥,並且獲得FDA核准上市,讓全球上千名的龐貝氏症患者,能夠延續生命。

與我同行的病友,觀後傳來一則簡訊:本來對人生已經失望,然而看完電影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謝謝你的電影票和爆米花。

哈哈~票是跟罕病基金會淑玫小姐索取的,爆米花和紅茶是現場罕病志工發送的。

這是一部絕對正向光明、不放棄希望的好電影,劇情簡單卻感動人心,值得大力推薦!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愛的代價 新聞報導!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双福、阿桐阿寶、穆記

知道双福三明治,是博士病友的先生,於身障館開車送我回家,車上博士病友提到双福,不比台中有名團購三明治難吃,她是老台北地頭蛇!

由於我忘了店名,所以在噗浪,發噗問:馬偕地區有家老字號麵包店的三明治很好吃?請問誰知道是那一家?

老同學兼老同事:人在上海的噗浪貢,回應說:双福三明治,他以前在台灣常買,並推薦對面的阿桐阿寶四神湯,也是經典,有他的背書,可信度大增……

第一次去双福,店面架上大多空空的,問老闆三明治在哪?老闆指了一下,我過去挑了三個四角型的,去櫃台結帳,問老闆有三角形的嗎?老闆說你要幾個?我說三個,一會兒店員馬上作好!哇~現作的,小心翼翼放在包包內。

不知道怎地?我生病後,負重能力也變差,背包內越輕、東西越少越好!經過手持單拐、步履蹣跚走到捷運站的蹂蹸,想進車門身子還不平衡,腳步躊躕不前,還是一名男子拉我一把,順利入車廂,另一名年輕人,見狀好心讓座。

到台大校園,既然三明治已經壓扁,買包紅茶,坐在樹下配著吃,不知不覺“馬上漸漸”幹掉三個;雖外觀變形,但美味不變,就是喜歡煎蛋皮美乃滋火腿切邊土司,比例調配完美,這種簡單樸實的古早滋味,非常好吃!阿桐阿寶四神湯,原來以前早就吃過了,只記得承德路上有家四神湯,門庭若市生意超好,巷子有兩個相鄰店面吧?應該有二樓!這次喝四神湯,發現酒香氣濃烈,豬腸料也厚實;又點了包子,說真的,包子比較沒特色,小失望。穆記牛肉麵,以前有家廣告公司在附近山坡,所以也吃過幾次。發病後行動不便,北醫稍有距離,交通變成大問題,前去那區都要盤算再三;今日去吃,半筋半肉清燉牛肉細麵,小菜花生豆干隨便拿一盤,香菜韭菜充滿濃郁的湯頭,那美好味道依舊不變,令人感動!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最好吃的牛肉麵!

時時刻刻

「時時刻刻」這種得大獎的片子,實在讓我腦袋霧沙沙,雖然我努力瞪大眼,勉強自己從頭看到尾!

無奈是程度不夠,或許我看好電影的經驗太少,不太懂導演此片要傳達的深層意含是啥?課後聽朱教授影評分析,知道它是三個時代、三個故事、同一本書,串連所產生的情愫。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看後臉上只有三條線……應該說我比較直線思考,尤其是發病後,很多複雜的東西,越來越不喜歡。

有位罕病小病患說:老師,它是不是得到「最佳看不懂獎」?哈哈~我想一語道出,不少人的心聲吧?記得活動承辦人員,也說她去圖書館借閱,想好好研究原著,一個月後原封不動歸還,嗯,原來看不懂的人,不只是我……

螢光三班本來是最後一節,承辦人員說自動延畢ㄧ次,下次上課要放一段,大家上課和討論的影片,所以主角就是你(妳)自己?!

時時刻刻 預告片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口白人生!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轉貼 全球第一個 人工生命問世

全球第一個 人工生命問世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5/22 04:11"

合成細菌細胞 能自我複製

〔編譯羅彥傑、記者鍾麗華/綜合報導〕曾率先完成人類基因組定序的美國科學家凡特再傳捷報,在實驗室創造出全球第一個人工合成生命。

這項研究歷時十五年、耗資四千萬美元,以合成方式創造出會自我複製的細菌細胞,為合成生物學寫下新的里程碑。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權威期刊《科學》,但卻遭某些人批評他們在扮演上帝或玩弄生命本質。

費時15年 耗資4千萬美元

主持這項合成細胞工程的是六十三歲的生物學家凡特,在以他為名的研究院內領導由二十四名科學家、包括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凡特團隊指出,他們把絲狀黴漿菌的合成版DNA移植到另一個稱為山羊黴漿菌的細菌內,在歷經多次的錯誤啟動後,這個新微生物復活,而且開始在實驗室器皿內複製。

凡特說,這是第一個製造出來的合成細胞,因為該細胞完全衍生自一個合成的染色體,一開始先透過電腦重建常見細菌基因組,再使用四瓶化學物質來寫出高達百萬個DNA字母的軟體,最後讓它在一個活的有機體內啟動。

受人造基因控制 不會演化

這個合成細胞完全受到人造的基因指令控制,未來人們將可以創造出專精於某種功能的有機體,卻不必擔心它會演化。這篇研究指出,這套合成生命的方法,可用來設計特定細菌,專門協助製造生物燃料或清除環境有害物質。此外,研究人員也希望致力於一套技術,以便加速疫苗製造與生產新的食品成分與化學物質。

凡特的團隊甚至有更大的夢想,亦即創造出不僅新、且帶來可觀利潤的有機體。他已和石油業巨擘艾克森美孚公司談妥,要創造能從大氣層吸收二氧化碳的海藻,並使其轉化為燃料。他有信心這項創新的產值可能超過一兆美元。

技術創造產值 逾一兆美元

凡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反駁自己是扮演上帝的指控,宣稱人類本來就會試圖控制自然,就是這樣才會有馴養的動物。

不過,科學家與哲學家已開始辯論凡特研究成果的潛在效應與道德意涵。有的科學家認為凡特創造出的頂多只是合成基因組,而非合成有機體,因此不算人工生命;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則要求美國政府儘速立法規範合成生物學,避免生命遭玩弄。

環團批評 扮上帝玩弄生命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基因工程科技發展,從最初的基改大豆,到凡特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實概念都是相同的,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複雜度提高。科技發展出發點原本都是好的,角度是良善的,但是如果不謹慎以對,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科學概念相同,卻有無限的想像與延伸。

蘇怡寧指出,像是基改大豆、黃豆,當初也是基於改善糧荒、產量問題而研發出來,但現在反而是標榜非基改的豆漿價格才比較貴。凡特雖然是想發展複製海藻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否遭到進一步其他目的的利用,值得關切。

PS.按標題自動連結: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