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轉貼 中風復健是長期抗戰 放鬆心情一定有成效

中風復健是長期抗戰 放鬆心情一定有成效

文/劉宇菁

中風是由於腦血管栓塞或出血,造成腦組織缺血及壞死,症狀包括半邊肢體無力、感覺喪失、不自主張力增加、吞嚥及言語困難、大小便障礙、心情鬱悶,以及認知功能受損。由醫師視病人的失能程度,開立不同專業治療處方,以進行中風後的復健。

◎中風復健包括以下幾項:

●物理治療:處理肢體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並重建運動功能(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行能力。

●職能治療:著重於日常生活訓練、手功能訓練、副木支架製作、輔具評估與訓練,及居家無障礙設施評估、改造等項目。

●語言治療:專精於失語症、口語動作失調、吞嚥困難等治療與訓練。

●心理治療:針對中風後的心理調適。

●社工:提供社會資源相關資訊。

◎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

●急性期:約中風發生1週內,治療重點在控制血壓、心跳、體溫等生命跡象,有些病人在此時期需插入鼻胃管,預防吸入性肺炎或嗆咳的發生。使用尿管,以避免尿液滯留,甚至要做氣切管,處理呼吸衰竭。

此時期的治療目標是讓病人維持在穩定生理狀態下,然後開始介入床邊復健,以被動性關節運動等方式維持關節活動度,正確擺位,避免臥床過久導致褥瘡。

●亞急性期:約中風發生後1週至數月間,此時患者的生命跡象趨於穩定。治療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並增加患者的獨立,也學習使用輔具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

●慢性期:約中風後數月至年餘,大多數病人已出院,視恢復程度不同,有的人重回職場,有的人採門診復健方式,或在家、安養護機構接受照護。

治療目標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並增進生活品質。

中風患者及家屬最常關心的問題是:「多久才可以開始走路?」這個道理與「吃緊弄破碗」相同,當動作還沒發展出來前,太急著學走路反而會導致不正常張力增加,步態也不自然。應在家中多練習治療時學習的動作,家屬跟患者都需配合將動作融入生活中,做好行走前準備,依循專業建議,再學習走路動作。

中風復健是一項長期抗戰任務,除了多方位復健治療外,最重要的就是患者本身的意志力和心情調適。

臨床上常聽到家屬要求患者把握「復健黃金期」,指的是中風後3個月到半年左右這段時間,此時功能恢復速度較快,運動訓練成效也較明顯。然而恢復速度與成效需視個人腦部組織損害程度而定。

臨床上,也常發現,有些患者在中風後1年,功能仍持續進步,顯示黃金期過後,恢復速度雖然沒有之前快,卻仍有復元的希望。所以不要給患者過多壓力,應該放鬆心情,持續有信心接受復健,及調整生活型態,並且多活動,保持生理機能。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的生活。即使遭逢中風衝擊,仍可以活得很有品質,成為一個身體及心理都健康的人。(作者為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PS.按標題自動連結:原始報導出處!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堂堂邁入十萬人次
同感到餘有榮焉
需要送花籃嗎

匿名 提到...

心情放輕鬆
不會得中風
心情太緊繃
失眠腦袋嗡

披頭王 提到...

五三
好說好說
一心豆干兩包就好

全老爹
小腦萎縮已是慘
大腦中風會更傷
心靈健全李厲害
利福全好睡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