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轉貼 【不完美才完美- -用愛揮灑精彩人生】不一樣的運動會,讓他走出黑暗

【不完美才完美- -用愛揮灑精彩人生】不一樣的運動會,讓他走出黑暗



今年三月,一位母親打電話到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興奮、焦急、帶著哽咽的求助聲從話筒傳來:「我兒子他終於想出門了,他很想參加這次的旅遊活動,請你幫幫我……」

他的兒子,育輝,22歲發現罹患了小腦萎縮症,從那時候開始,逐漸封閉自己,身體機能也受到影響,每況愈下……對一個青年人來說,22歲的起步,應該是充滿各種酸甜苦辣滋味最精彩的時光,但對育輝來說,卻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整整8年,育輝不曾踏出家門。

發病8年第一次踏出家門,就是參加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兩天一夜會員春季旅遊,這讓育輝有些吃不消,特別是南部台灣的太陽,他說:「太陽彷彿知道我已多年沒讓它發揮過,這次逮到機會就好好曬曬我,讓我全身又癢又難受。」但卻讓他找回了久違的笑容,從「心」再次認識自己、接受自己。

當育輝知道我們想要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時,他特別叮囑我們要感謝的人。

「很感謝這次的活動讓認識到林秀月老師,也因為秀月老師,認識到張哲森大哥,在他的勸說下與我分享了對抗病魔的經驗,也介紹許多病友給我認識,更鼓勵我參加協會的各種活動。」

現在,週一到週五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育輝的身影,不是來當文書志工,就是來參加活動。育輝雖然因為小腦萎縮導致神經、肌肉退化,必須拿著輔助器材緩慢地移動腳步,但是腦子卻動得很快,每個禮拜都會來整理志工組的書面及電子資料。

心門打開後的育輝,是一個熱心又開朗的大男孩,很快的就跟大家打成一片。除了擔任園藝課程的小班長外,也是「企鵝小飯糰」社團的管理者,維護管理、發佈活動最新動態,凝聚了小腦萎縮病友們的心。

育輝的故事在協會迅速傳開,他的出現也帶給了病友會員們正面的衝擊,於是病友開始有了每週固定聚會,短短的六個月,人數從一開始的10人倍增到現在 50~60人,當中包括了許久未露面的老會員們。他的出現,不只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那些曾經跟他一樣將自己緊鎖在黑暗世界的人。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這是育輝和我們分享的心情,也是許多小腦萎縮症病友不放棄自己的寫照。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同時對病友來說也是挑戰神經、肌肉退化的極限運動會,即使搖晃著身體、坐在輪椅上,他們不放棄,忍著身體的不適、帶著笑堅持全程參與。為了能夠再一起出遊,大家都成了超級助選員,卯足了全力為明年春季旅遊活動「企鵝運動會」拉票。

請投票支持「企鵝運動會」 你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
一張票、一個臉書分享,讓小腦萎縮症病友擁有不一樣的運動會。
投票GO:http://www.poweroflove.com.tw/tab_project.aspx?projectid=3C874&refsource=vote
投票步驟:
1. 點選右上方「投票登入」到
2. 登入Facebook帳號及密碼
3. 輸入手機號碼,等待台新傳驗證碼簡訊
4. 輸入手機簡訊的驗證碼
5. 投票就完成!
其他支持方式:http://www.tscaa.org.tw/paper_list.jsp?kind=3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說文解字:這才是孝子!

說文解字: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此照片是最佳詮釋。這才是孝子,老媽在上,兒子在下!
患有小腦萎縮症的老媽行動極為困難,兒子肩揹上橋坡。

上周企鵝家族自助旅遊,內湖大湖公園之行,最感人畫面之一,令人動容,而你只要動手指…就有機會請台新銀行出錢,作公益如此簡單,何樂不為?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病友自助聯誼活動~
舉辦.內湖-大湖公園
一日遊...上拱橋是病友不敢想的~
當天~卻有10位病友.攻頂
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投票步驟】:
1. 點選「http://www.poweroflove.com.tw/tab_project.aspx?projectid=3C874&refsource=vote #」 


2. 點選右上方「投票登入」
3. 登入您的FaceBook帳號及密碼
4. 輸入手機號碼,台新會傳驗證碼到手機裡
5. 輸入手機簡訊的驗證碼
6. 投票就完成嘍!!!

 
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

50萬元組3C874 社團法人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快樂.企鵝.運動會

志工 侯大哥攝影    楊益政、小王子文字

轉貼病友張大哥的好文 緊 箍 咒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沒有「怨天和尤人」的抱怨,更沒有「風水和八字」不合的傳聞,82歲的馮老爹只能「逆來順受」,在他的年齡來說,原是該享受「含飴弄孫」樂趣的時候,無奈現在僅能拼命照顧好孫兒和妻小,感嘆「造化弄人,莫此為甚」!子孫都是無辜的第三者,如今不僅四肢扭曲變型,連講話都「氣若游絲」。畢竟長孫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大男孩,原有美好的前程,現在疾病「世世代代,如影隨形,沒完沒了」,不要說婚姻和事業了,就連讀書、寫字都成了問題,但是馮老爹對疾病的「來勢洶洶」和「年輕化、嚴重化」的現象(妻子五十歲發病;兒子三十六歲發病;孫子十六歲發病),百思不得其解,十多年前到大陸,病急亂投醫,被保證能醫好的蒙古大夫騙了不少錢。照顧兩代很常見,三代就很罕見了,馮老爹就是那位罕見的苦命人,家裡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輪椅。

回憶十多年前,協會剛成立時,馮老爹就騎著改裝三輪車,載著生病的太太,從台中一路北上到台北,參加協會成立大會,沒想到現在每星期日下午又要騎著改裝三輪車載著生病的孫子到台中車站坐汽車趕回學校(在嘉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世事難料」啊!個中辛酸,只有「風中殘蠋」的馮老爹最瞭解。兒子說的悲壯,全家5口(不包括第三代),除了爸爸外,其他全軍覆沒,無一倖免。兒子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孝順又乖巧,坐在輪椅上,最遺憾的是不能抓小偷,而馮老爹的煩惱是不知自己能不能撐到孫子畢業?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無奈啊!

空氣中又回盪起馮老爹濃厚的鄉音「少年夫妻老來伴」,對妻子的「鶼鰈情深」表露無遺,任誰看了,都會覺得不捨,這種愛心也擴及到兒女及孫子身上。對82歲的馮老爹而言,「小腦萎縮症」這個無藥可醫的遺傳惡疾,就好像如來佛的「緊箍咒」一般,掐的他們全家喘不過氣來,何時才能擺脫它的威脅,誰都說不準。(以下”祖孫情”圖片取自蕃薯藤網頁)                    (2012/11)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轉貼 小腦萎縮孫上學 82歲翁憂能載多久

台中市八十二歲馮友德一家五口,包括妻兒和孫子等四人都罹患小腦萎縮症,陸續發病行動不便。他改裝三輪車,廿年來載妻、載子,如今載孫上學,他不埋怨,只盼望「家人身體變壞速度能慢一點」、「載到我載不動為止」。

每到周日,馮友德緩緩地騎著改裝三輪機車,載十八歲小腦萎縮症長孫馮浩到國光客運搭車,走路不穩的他,幫孫子買車票、目送孫子上車到嘉義念書,他說:「這是我唯一能幫孫子做的,孫子夢想畢業當工程師,我要幫馮浩完成夢想!」

馮友德說,妻兒和孫子陸續發病,四肢萎縮扭曲、連說話都有困難,家裡雖有外傭幫忙,但很多生活瑣事仍仰賴他,七十七歲妻子轉往安養院,大兒子、二兒子在家休養,馮浩住校,一周回家一趟。

馮浩是嘉義縣水上鄉萬能工商微電腦修復科三年級學生,高一下學期發病,靠輪椅代步,但他不想放棄念書,告訴爺爺「我的夢想是當工程師,爬也要爬去上學。」

馮友德心疼孫子發病比妻兒早、病程也快,「不知孫子的身體能不能撐到畢業?但無論如何都要幫他圓夢。」

孫子周日下午回校,他一定送到車站,孫子坐機車後座,輪椅綁在機車後側。從住家到客運站不到七百公尺,馮友德全程幾乎都在煞車,跟步行速度差不多。他說,因視力糢糊,地板看起來也是漂的,所以慢慢騎。

到了車站,馮友德總是再三拜託司機「做做好事、行行好」,就怕司機拒載。到了嘉義還有孫子的同學、老師幫忙,「社會的愛心讓我好感動」。

馮友德指出,馮浩領有殘障手冊,可以申請台中市政府的復康巴士,但因在周日下午,加上返程時間無法確定,很難申請。

看著家人身體逐漸萎縮,馮友德只能接受現實,「只是我年紀大了,能撐多久?」

【2012-10-31/聯合報/A7版/話題】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轉貼 小腦萎縮症患者別放棄 中西醫併用助改善

小腦萎縮症患者別放棄 中西醫併用助改善
日期:2012.10.26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在復健及治療中,又多了一樣有助病情改善的方法;根據今年最新的英國醫學雜誌報導,太極拳有助於帕金森氏症的走路不穩。然而,彰化基督教醫院試圖結合中醫與西醫,加上打太極拳復健的方式,配合飲食的攝取,可改善小腦萎縮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劉青山副院長說,醫院跨領域地邀集神經內科、復健科、精神科、基因醫學部、中醫部、營養部、社工等七個專業,建立中西醫結合與營養社工的一支團隊,為罕見疾病的弱勢團體服務。而彰化縣太極拳協會郭建成總幹事,每週一下午則義務指導小腦萎縮症病友打太極拳,幫助病友復健。

中醫部羅綸謙醫師表示,小腦萎縮症屬罕見疾病,近年來彰基中醫部與西醫合作投入心力研究,並發表醫學臨床個案報告。此病臨床常見步態不穩等表現,在中醫多屬骨搖、痿證、痹證等範疇,常是肝脾腎三臟虛損所致,中醫師依照病患陰陽失衡狀況,給予適當的氣血調整,加上中醫養生藥膳與運動,期能減緩病程與改善生活品質。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蔡玲貞主任建議,小腦萎縮症的朋友與所有人一樣需要積極的作為,攝取足夠食物,每天面對三餐,增強抵抗疾病能力及有體力接受復健。可增加富含Q10豐富的食物如核桃、鮪魚、鯖魚、花椰菜、牛肉等,可提升粒線體代謝活動量,增加在細胞產生能量,對運動失調有改善。

小腦萎縮症患者平日生活品質下降與日常生活功能受限,往往是病友最後會遇到的問題,如何活得有品質、盡量不依賴他人、善用生活輔具等,是復健醫學科要盡力介 入、協助之處。而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在身心層面面對逐漸的不聽使喚的身體,彷彿對這樣的變化無能為力,感到沮喪;所以醫師呼籲,這段難熬的歷程中,請給自己機會,不要放棄。

(圖片來源:由彰基醫院提供)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七年前該簽的書

上次協會教室,我告訴他,我是他的讀者,要給他簽書,顯然他還記得!

昨天病友自助聯誼,我坐朱大哥隔壁,他問我:書有帶來嗎?我拿出揹包內的兩本書給他簽名……他氣若遊絲的問我:那一本寫的比較好?我說:第一本 嘿嘿嘿 我的法拉利,他微笑點頭。

五、六年前在慶城街坣娜老師瑜珈教室遇到他,他不認識我–披頭王,後來他漸漸沒參與協會活動,一直到近日才又積極出現上課。雖然瘦了一大圈,精神體能也不比當年,無奈,退化性疾病的宿命,我想,這是企鵝病歷必經過程……
比較讓人驚訝的是:他的企鵝字一筆一畫,動作雖然緩慢,字還寫得蠻漂亮,不會含糊不清,到難以辨識的程度,實屬可貴唷!

協會作家:http://beatleswang.blogspot.tw/2007/06/blog-post_20.html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雨聲國小

月初的事了。我和志工講師林老師,都是第一次到小學校宣!

雨聲國小,有著美麗的校名,就如同:陽光、森林小學般,之前和附近的雨農國小,都是情報局子弟學校,披上神祕的色彩,隨著時代開放、物換星移,早已成為附近一般居民學區的迷你小學校!

台下學生都是高年級,共七十五人,真是迷你,跟少子化、小班制有關吧?!

講完後,有學生發問:小腦萎縮會不會傳染?林老師:只會透過基因遺傳,不會傳染……

離開視聽教室時,有幾位女學生喊王叔叔加油!我露出僵硬的面容微笑以對。到校門口時,校長、主任、輔導老師親自陪我們聊天等復康巴士,真是一場溫馨的校宣!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轉貼 幹細胞研究獲諾貝爾獎後能走向臨床嗎?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彌 (Shinya Yamanak)和英國發育生物學家康橋大學博士約翰·戈登(JohnB.Gurdon)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由於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今年諾貝爾基金會將獎金削減到每個獎項800萬瑞典克朗(120萬美元),比以往的1000萬瑞典克朗有所降低。

改變對細胞和生物體發展認知

當天,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表示,兩位科學家因“發現成熟細胞可以被重新編程為多功能的幹細胞(即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而獲獎,他們的研究成果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細胞和生物體發展的認識。

人類從受精卵細胞開始發育,在受孕的第一天后,胚胎由未成熟細胞組成,每一個未成熟細胞都能發展成形成成年機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樣的細胞被稱為多功能幹細胞。隨著胚胎的發育,這些細胞進一步形成神經細胞、肌細胞和肝細胞等在人體內承擔特殊機能的細胞。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曾認為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 胞是單向性的,不可能再回復到多功能幹細胞的階段。

1938年,曾經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德國胚胎學家漢斯· 斯佩曼(HansSpemann)提出了細胞核移植的概念和設想。後來,戈登通過一系列經典的實驗,分別在1962年和1966年發表文章,證明已分化的特定成熟細胞可通過細胞核移植變回“從前”。

1997年,蘇格蘭愛丁堡的科學家伊恩·威爾穆特(IanWilmut)和基思·坎 貝爾(KeithCampbell)宣佈,他們首次用一隻成年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出了一隻可愛“多利”克隆小羊。2006年,山中伸彌的研究團隊在世界 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道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的研究。他們把Oct3/4,Sox2、c-Myc和Klf4這四種轉錄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載體,然後 引入小鼠成纖維細胞,發現可誘導其發生轉化,產生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在形態、基因和蛋白表達、表觀遺傳修飾狀態、細胞倍增能力、類胚體和畸形瘤生成能力、 分化能力等方面都與胚胎幹細胞相似。在2007年11月,這項實驗在人體皮膚細胞上也獲得了成功。隨後,眾多科學家在小鼠、人等不同物種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成功已經反復證明了細胞命運可以通過基因調節轉換。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認為,這些突破性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發展和細胞分化的認識,現在人們知道已分化的特定細胞不一定僅局限于其專門的狀態。通過對人體細胞的重新編程,科學家開闢出了疾病研究的新途徑,併為疾病治療找到了新突破口。

潛在應用:有望開闢細胞療法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它回避了歷來已久的倫理爭議,解決了幹細胞移植醫學上的免疫排斥問題,使幹細胞向臨床應用又邁進了一 大步。隨著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技術水準的不斷更新,它在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醫學領域的優勢已日趨明顯。通過這一技術,可在同一個體上將較 容易獲得的成體細胞(如皮膚細胞)類型,轉變成另一種較難獲得的細胞類型(如多功能幹細胞、腦細胞)。

多種疾病及功能失調往往是由於細胞功能障礙或組織被破壞所致,比如癌症和先天缺陷就是因異常的細胞特化和細胞分化所導致。通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可以讓我們了解正常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從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導致細胞特化的決定因素,了解這些致死疾病的成因。

科學家指出,人體多功能幹細胞最為深遠的潛在用途是生產細胞和組織,也就是所謂的“細胞療法”。如今,一些捐贈的器官和組織常常用以取代生病的或遭破壞的組 織,但遺憾的是,患者的需求數量遠遠超過了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並且可能產生免疫排斥問題。來自患者自身的成體細胞經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後,轉變為多功 能幹細胞,多功能幹細胞經刺激後可發展為特化的細胞,使替代細胞和組織來源的更新成為可能並且不存在免疫排斥問題,從而可用於治療無數的疾病,包括帕金森 氏病、癡呆症、脊髓損傷、中風、燒傷、心臟病、糖尿病、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獲獎感言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後表示,他畢生的目標便是將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帶到臨床,讓每個患者分享該成果。

對於自己的獲獎,山中伸彌說:“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體會到巨大的責任。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還很新,目前我們實際上並不能將這些發現應用於新的療法或藥物的開發中。我們必須繼續研究,以便及早為社會作出貢獻。”

而戈登則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了兩位科學家的工作如何將基礎研究推向醫學應用。“我非常感謝得到了這樣的認同,並且很榮幸與山中伸彌一同獲獎,正是他的工作為整 個領域帶來了現實的期望,我特別高興地看到純粹的基礎研究已經被證明確實對人類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0月15日 15:00   來源:醫藥經濟報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轉貼 小腦萎縮愛上皮雕 蔡亦宸活出精彩

小腦萎縮愛上皮雕 蔡亦宸活出精彩

【中國時報/2012.10.02/吳江泉/高雄報導】

「上帝關上一扇片門,就會開啟另一扇窗」,卅五歲蔡亦宸在七年前發現自己逃不過小腦萎縮症宿命,手腳開始不聽使喚,開始學習皮革製作課程,讓他開啟對皮雕設計熱愛,在天馬行空創作過程獲得快樂,也讓他有勇氣繼續活下去。

蔡亦宸說,小腦萎縮症是遺傳性疾病,他六個姊姊中,只有大姊沒得到,其他五個姊姊在成長過程發病,獨子的他,從小就肩負起照顧媽媽、姊姊責任,對這種病症也瞭如指掌。

只是上帝只給他廿八年健康身體,他在廿八歲與朋友到墾丁玩,在沙灘上跑步竟然輸給女生,心裡開始感覺不妙,這是他第一次發現自己可能逃不過遺傳宿命。

隨著病發後手腳開始不聽使喚,卻又遇到一場車禍,讓他閒賦在家一陣子後,工作越來越難找,後來他接觸到皮雕設計課程,發現天無絕人之路,他製作皮雕因染色特別,頗受客人歡迎,但因外出行動不便,只能在各家店寄賣。

他說,外界認為身心障礙者獲得政府資源麼多,但是否是他們想要的,有時候只需要一些關懷,幫忙開闢一些行銷通路,反而比只給補助來得強,也讓身心障礙者活得更有尊嚴。

新聞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2100200849.html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轉貼 企鵝家族的有趣故事

嘴巴和筆的聊天  許瑞榮筆述  吳源戊紀錄 

緣起:在一次病友聯誼聚會時,瑞容對我豎出大拇指,我不知代表什麼意思,就約下次見面,請他用筆寫一寫。


源戊問:你對我豎起大拇指,代表什麼意思?
瑞榮寫:生命豐(富)


源戊說:謝謝你。加入協會,我的人生頓時覺得更有意義起來,認識很多病友,他們的勇敢,激勵我往前。雖然我也是病友,但太幸運了,至今能說能走,我要利用剩餘時間,發揮所長,多做一點事,盡力幫助病友。在協會,病友宛如是我前世已認識、最真誠的朋友。


瑞榮寫:已有一群至(摯)友
源戊說:協會像個大家族,在裏頭,感覺很自在,一樣的速度運作,不必有拖累別人的歉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不必多說甚麼,大家心知肚明,大家都動起來,互相幫助,互相安慰,就像多年真摯的朋友,沒有利益糾葛,只有患難情感。


瑞榮寫:吳老師
這正是目前所需的幫助那就是溝通。
源戊說:和你聊天,是我的榮幸,我也很快樂。


瑞榮寫:你現在可幫助的人多 像我(未寫完)
源戊說:千萬別這樣說,不是我還會走,才可幫助人;你坐輪椅,就不能幫助人。你每次出席聯誼,就鼓舞很多病友,勇敢的走出來。剛辦聯誼時,有位病友沒有家人陪,不敢出門一步;現在,為了和病友聚會,自己叫復康巴士,一個人就趕過來。她信任病友團體,她有安全感,她的進步是病友們的功勞,是病友發揮影響力,默默協助其他病友獨立。


瑞榮寫:你打算如何幫助?
源戊說:現在我就在和你聊天,講笑話給大家聽


瑞榮寫:謝謝你!
源戊說:不客氣,今天聊天很愉快。


源戊說:我想把你這席話,加上註解,投稿到季刊上。

 
瑞榮寫:加註的意義很大
沒有人A-R-C比你好

源戊說:你寫英文我就看不懂了。
瑞榮寫:(A)親和力att attartive
 (R)共識
 (C)溝通


源戊說:你太褒獎我了,謝謝。(緊緊握著手)


■以上談話來自於協會的「生命鬥士-許瑞榮」以及「吳源戊-吳老師」
協會創立初起就是以互助方式成立,而這次的談話內容,雖然溝通的時間較長,但也最扣人心旋
期待其他已走出來的冰友們,可以繼續帶領其他企鵝往前走。


轉貼自協會官網
瑞榮的企鵝字,難以辨識,病友吳老師聽打,並唸給複視加重的病友朱克勤聽…實在就感心ㄟ

小王子攝影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我愛月亮

李佩菁-我愛月亮(恬妞於電影"願者上鉤"的勁舞)
我愛月亮
作詞:岳勳 作曲:岳勳

有一個風雨的夜晚 我正在回家的路上
那風雨打在我臉龐 有一個念頭跑進我心坎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放出那柔和的光芒 溫暖了人們的心房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只因那失意的姑娘 教她們不要再徬徨
我照耀著那照耀著那微弱的光芒
我照耀著那照耀那大城和小巷
我照耀著那照耀著那在那銀河畔
我照耀著那照耀著那山村到海港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在夜裡時常放光芒 願有情人兒都成雙
雨停了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假如我是一個月亮
我願意高高掛天上

轉貼 北榮發現 小腦萎縮症變異基因-民視新聞


發佈日期:2012-09-12,發佈者:
【民視即時新聞】國內又有醫學新發現,台北榮總利用DNA定位技術,成功找出第22型小腦萎縮症的變異基因,醫療團隊表示,因為病患體內,一種名叫「鉀離子通道基因」,功­能不全,才會造成小腦萎縮,這項領先全球的新研究,還登上知名國際醫學期刊。

轉貼 「搖擺攝影展」 看見身障朋友人生故事

「搖擺攝影展」 看見身障朋友人生故事
客家電視台 (2012-09-29 20:40)【黃姿銜 彭晉祿 台北】

為了讓大家看見更多感動人心的故事,中華小腦萎縮症友協會,29日舉辦了一場,以「微笑×擁抱=幸福」為主題的「搖擺攝影」展覽,展出來自55個身心障礙家庭,共155件作品,希望透過身心障礙者所拍攝的照片,讓大家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

這張表達母女親情的作品「女兒的生日」,得到了搖擺攝影比賽佳作,並在展覽會場放大展出,然而這張照片背後,卻有著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2年前因為一場意外車禍,造成李行的老婆身心傷殘,不過當時,陷入愁雲慘霧的這家人,抱持著樂觀的心勇敢面對,一同走出人生低潮。 



參賽者 李行:「妳很努力、妳很勇敢,因為要選擇回來,這條路是非常不簡單,也很難走的,所以妳很努力,然後我們繼續加油!」 

參賽者 李行vs.李行妻子 胡鳳玲:「他、從來他就很帥,(從來我就很帥,好棒)。」 

李行女兒 李秉臻:「經過爸爸的鼓勵,多多陪陪媽媽,讓媽媽趕快好起來,然後我就決定,也要成為讓媽媽好起來的一個助力。」 



而這位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披頭王,也獲得網路人氣獎,7年前因罹患脊髓小腦萎縮症,造成表達能力及身體上的障礙,不過喜歡設計的他,還是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



參賽者 披頭王:「我當然很高興,這個獎是基本上是證明我在網路上,還算有人緣,因為大家不棄嫌,網路就是好玩,大家各憑本事拉票、投票這樣。」



牆上一張張樸實無華的照片,透過中華小腦萎縮症友協會的構思,9月29日到10月7日,在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展出,協會表示全台灣,約有100萬位身心障礙者,這些作品都代表著,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透過展出希望讓大家看見,這些照片背後,美麗又堅強的人生故事。

詳全文 「搖擺攝影展」 看見身障朋友人生故事-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929/7965482.html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轉貼 北榮官網 榮陽團隊領先全球 發現第22型小腦萎縮症致病基因

發佈日期:2012-09-18
主講人: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神經內科學科主任 宋秉文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重大突破,領先世界,成功找出第22型小腦運動失調症致病基因。

小腦運動失調症就是俗稱的小腦萎縮症,患者會因為以小腦為主的神經系統退化造成運動協調障礙,導致走路不穩、頭暈、言語發聲模糊、吞嚥困難;病程有快有慢,嚴重者可能喪失行動能力或無法坐立而臥床。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五至十人,可分為散發型或遺傳型,目前在醫學上對遺傳型的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分類已多 達40多型,惟研究及治療仍有許多待突破的瓶頸,超過三成患者的致病基因尚無法找出,亦無法研發有效的治療方法,日劇”一公升眼淚”、國片”帶一片風景 走” 與陸劇”我的媽媽是爸爸”對這個疾病都有非常生動的描述。

罹患第二十二型小腦脊髓運動失調症的患者的林老先生,45歲起就有步履不穩的現象,逐漸出現說話咬字不夠清晰,喝水容易嗆到,走路容易摔跤等症狀,甚至造成頭部外傷、腦出血,但他身體硬朗,雖已82歲,仍能在輔具的支撐下稍稍行走,林老先生家族多位成員亦陸續出現相同的症狀,雖四處求醫仍無法找出病源。

為找尋致病基因,並進一步瞭解小腦運動失調症的病理機制,林老先生家族積極與榮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配合,在團隊成員陽明大學連正章教授、黃彥華博士、 劉孜孜博士及李宜中醫師共同合作努力,及國科會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下,成功利用次世代DNA定序技術全面檢測分析病患所有基因序列,終於確認由榮陽團隊十年前率先發現第二十二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基因變異是發生在一個名為KCND3的鉀離子通道基因上;國際知名的研究團隊(包括法國巴黎的 the Hopital Pitie-Salpetriere、美國密西根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也在榮陽團隊有初步的結果後加入研究,證實在法國人、美國的猶太人及日本人中都有類 似的家族;同一時間,荷蘭的研究團隊也在他們的小腦運動失調症家族中發現KCND3的基因變異,此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已被神經醫學界頂尖學術期刊 「Annals of Neurology」接受,於今年7月23日在網路首先公開披露,並被Nature Reviews Neurology雜誌撰文推薦。

此項研究成果不但突顯離子通道在小腦運動失調症致病機制的重要性,同時為小腦運動失調症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治療方向。

此項研究的突破,除歸功於榮陽團隊持續多年的努力之外,病患家族的積極配合以及次世代DNA定序技術的運用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因此,如果有完整病患家族的配合,充裕的經費支持,榮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有能力運用相同的方法找出任何單基因變異引起的神經基因疾病的病因。

由宋秉文醫師所領導的榮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數十年來關懷小腦運動失調症病患,不但協助成立”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別名”企鵝家族”),同時長期研究包括小腦運動失調症、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及運動神經元疾病等多項神經退化性基因疾病,提供病患基因診斷、遺傳諮詢等幫助,並持續研究治療方式 (基因治療、幹細胞),經常在許多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如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Annals of Neurology, Brain, Neurology)發表相關的研究論文。

民眾若有興趣支持或參與研究、進行分子基因檢測或進一步詢問細節,可電詢02-28712121分機3300汪小姐或上網查詢: http://www.ym.edu.tw/neu/files/Soong/lab.htm
(發表的文章: Yi-chung Lee, et al: Mutations in KCND3 cause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2. Annals of Neurology Accepted Article, doi: 10.1002/ana.23701; http://doi.wiley.com/10.1002/ana.23701 )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心肺功能衰竭

有時收到協會通知,某病友往生的訊息。

比較熟的名字出現時,總讓人震驚、小小悲傷、感嘆造化弄人……這種事,若發生在小病友,的確特別讓人感傷著。

其中死亡原因:心肺功能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好像比較常見。死因比較特殊有:腸斷裂、睡夢中安息……總之,能善終是最好福氣,不能善終也許是人生考驗未完成吧?!

小腦萎縮症的症狀之一:嗆咳,真是惱人,尤其是發生在起床時。

或許該說是:被嗆咳吵醒,而睡不著。印象中,睡醒嗆咳,嚴重發生過三、四次。咳到飆淚、鼻塞、鼻涕倒流,這一呼一吸間,痛不欲生……以我現階段而言,嗆咳,不一定是發生在吃飯、喝水時……

誰說小腦萎縮症是絕症,但不會痛?我就覺得:跌倒、嗆咳、泌尿問題……都很痛。是致命傷?!也許,每個病人病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我們都不是醫師。

點燈十八

老實說十八年來,沒啥注意 點燈 這節目,直到閱讀道企鵝病友 佳儀 的部落格文,知道她是 點燈 來賓及生命宣導講師 ,還有就是 坣娜老師和宅神 主持過該節目。

國父紀念館有晚會,節目中有一段表演,郎姑和自強說:台灣有很多傻子,傻中之傻,如製作人 張光斗 的傻勁和執著,才讓 點燈 存活十八年,很感動,希望社會上多一些這種傻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多做公益,我想會更加溫馨和諧吧?!





學妹寫的點燈十八
http://beatleswang.blogspot.tw/2012/07/blog-post_06.html

簡文仁老師來協會

Beatles Wang 
 簡文仁 如意操

病友固定聯誼,早上的課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總是正向熱心、那麼有衝勁,安排口訣幫助記憶,一直是協會最好的朋友。

以下來自好人:病友家屬心情筆記本!

一朵花 兩相好 三重奏 四事如意 五指登科 六指縫隊指縫 七虎口對虎口 八反手背拍反手背 九手背打手心 十繞圈圈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鳥事。

前幾天發生一件鳥事。

我明明推助行器在計程車招呼站,攔下一輛小黃,司機人硬是不下車,搖下車窗問:你那台要放那裡?我說:請開後行李箱,然後我自己卸下包包,折好助行器,就看到司機老大一溜煙,如駕車逃逸…
傻眼,這像話嗎?我有那麼可怕嗎?留下錯愕的我,獨自黯然在小雨中推著助行器行走…

以前聽病友說被拒載的事,都好像聽故事,直到病情向下沈淪,逐漸體會有愛心、同理心的司機,真的很重要…現在才能真正明白身障者,在很多方面都是被歧視。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轉貼 領先國際 榮陽團隊找到小腦萎縮症病因

領先國際 榮陽團隊找到小腦萎縮症病因 

自由電子報 > 即時新聞新聞圖片
82歲的林老先生(右)家族中有多人罹患小腦萎縮症,林先生不僅主動參與北榮的研究,今日記者會上更將北榮送他的紅包捐給小腦萎縮症協會,由理事長黃玉春(左)代表接受。(記者魏怡嘉攝)
〔本報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與陽明大學腦科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找到第22型小腦萎縮症致病基因,為小腦萎縮症開闢新的治療方向,此研究也已被頂尖醫學期刊接受,也被另一雜誌撰文推薦。

小腦萎縮症也稱「小腦運動失調症」,病患會因小腦神經系統退化,造成運動協調障礙,可分為散發型和遺傳型。目前醫學上將小腦萎縮症分類為40多型,超過3成患者仍無法找出致病基因,在研究、治療上增加困難度。

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期刊推薦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合作,領先全球找到第22型小腦萎縮症致病基因。此研究結果被神經醫學界頂尖學術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接受,並被《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雜誌撰文推薦。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黃玉春指出,全台目前約有2000多人罹患小腦萎縮症,加入協會病友約有400多人。

82歲患者參與 10年找出變異基因

一名現年82歲的林老先生在45歲時,出現走路不穩、說話咬字不清、喝水容易嗆到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罹患第22型小腦萎縮症,之後家族內10多人陸續出現類似症狀,林老先生主動向台北榮總研究團隊求助,希望能找到致病原因。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生宋秉文說,北榮經過10年的研究,成功利用「次世代DNA定序」技術分析患者的基因序列,最後確認第22型小腦萎縮症的基因變異,是發生在「KCND3」的鉀離子通道基因上。

研究將輔助藥物發展 避免症狀惡化
宋秉文指出,第22型小腦萎縮症的致病基因,是因鉀離子通道上少了一個胺基酸,導致小腦神經細胞功能異常,進而慢慢死亡,將造成小腦萎縮。

榮陽團隊的研究結果,可適用於產前、患者發病、出現症狀等早期篩檢。宋秉文說,此研究結果未來還可能據此發展治療藥物,以避免症狀惡化、發病,鼓勵更多患者不要放棄。

美國、法國、日本等知名研究團隊,也在榮陽團隊有初步成果時加入研究,證實不同人種間都存在類似基因。

恭喜小腦賀喜小腦!

轉貼協會官網:
恭喜小腦賀喜小腦!!
本會榮獲第100年度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績效評鑑成績優良名列甲等
(拍手!!!!掌聲不要停!!!)
http://www.tscaa.org.tw/active_detail.jsp?f_id=9daf242137520000000000000000000
0

Beatles Wang 高副理事長代表領獎。已經不知道得過幾次這樣的獎了…總之企鵝家族加油,小腦萎縮協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