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脊髓 癱鼠2周能走 藥物電流輔助 明年人體實驗 2012年06月02日

1.研究員利用脊髓受損的老鼠做實驗,將化學藥物注射進入其脊髓,再以電流刺激脊髓神經
【張翠蘭╱綜合外電報導】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報導,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利用化學藥物和電流刺激脊髓,再輔以機器裝置,下肢癱瘓的老鼠2周後就能走動奔跑。研究團隊打算明年起開始進行人體實驗,盼有朝一日人類可受惠。
2.以機器和背心裝置令老鼠直立,訓練牠用後腳行走 路透社

不久後還能快跑
研究員把能產生大腦協調肢體動作效果的化學藥物,注射進入老鼠的受損脊髓,再以電流刺激置入脊椎骨與脊髓間空隙的微小電極,讓牠的脊髓神經恢復活動。 老鼠在復健裝置下維持用後腳直立,加上前方放置的巧克力誘引之下,癱鼠終於在2周後自發邁開步伐。結果顯示,逾100隻老鼠在此方式下恢復不同程度的行走能力,寇廷說:「這些老鼠不僅能自主行走,不久後還能快跑、爬樓梯和避開障礙物。」但老鼠仍需復健裝置維持平衡。
神經連結增3倍
研究也發現,老鼠大腦和脊髓間的神經連結增加3倍,大幅提高恢復行走能力。斷裂的組織纖維重新生長,在脊髓裡建立起傳遞連結,使大腦訊號能繞過脊髓受損處,恢復對下肢的控制力,讓癱瘓者能自力行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