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因圖譜 科學家破解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31 04:11"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科學家已完成蘋果基因圖譜的排序,讓更為爽脆、多汁、健康的「黃金美味」蘋果的誕生指日可待。同時,科學家已利用相關資訊培育帶有更多抗氧化物的紅肉蘋果,但因口味偏苦,目前正積極提高其甜度,預定可於2015年上市;抗氧化物有避免阿茲海默症罹患之效。此外,能抑制食慾的蘋果也在培育之列,預定5年內推出。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紐西蘭植物暨食品研究所」研究員海蘭斯說,消費者最強調蘋果的脆度、多汁性與香味,有了蘋果基因圖譜的序列,將能鑑別出控制這些品質的基因,並加以改良。
全球每年生產逾6000萬噸的蘋果,是全球第4大經濟水果,每人每年約吃掉9公斤的蘋果。雖然專家不斷改良蘋果的品種,但成效如何必須要等果樹栽種8年後才得知,如今育種專家將可依關鍵基因選苗,如此可大幅加速改良程序。
這篇發表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的報告也指出,阻礙生產的基因特點也可輕易排除,因而培育出適合在惡劣環境栽種的蘋果品種。
蘋果源起6500萬年前
這項囊括5國近百名科學家的蘋果基因解碼研究,也揭開蘋果起源的面紗。科學家發現,演變成蘋果樹的植物可能生存於6500萬年前,當時則是被認為一枚彗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大滅絕的時刻。這類植物藉由自我複製許多基因,而使其適應艱困的環境,並最終形成蘋果樹,而走上有別於桃子、覆盆子、草莓等其他薔薇科水果的演化之路。
研究人員發現,蘋果的基因組序列比較接近西洋梨,有17對染色體,相較之下,其他薔薇科家族的水果其基因組僅有7至9對染色體。
在蘋果基因組破解前,另一組科學團隊也破解小麥的基因組。雖然作物基因圖譜排序的研究旨在提升傳統的育種技術,不過也有專家憂心相關研究恐被濫用,而產生基改的「科學怪作物」。
PS.按標題自動連結:蘋果真的那麼好吃?
大反轉。雲林布袋戲館
-
雲林布袋戲館給予人很歡樂的行前預感因為布袋戲都是和酬神、慶典、節日連結的看布袋戲都和高興心情以及棉花糖、糖葫蘆沾黏在一起有濃濃的色感和糖分
布袋戲館其建築完成於1931年 距今將近百年 一...
...繼續閱讀
4 天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